今年前5個月,安徽汽車產量、新能源汽車產量、汽車出口量三項排名,全部躍居全國第一位。短短數年間,安徽汽車產業何以實現如此躍遷?今天的《活力中國調研行》我們跟隨記者,一起解碼安徽汽車產業“加速跑”背后的密碼。
本臺記者 丁劍
在合肥有這樣一座占地面積約1500畝、相當于140個足球場那么大的超級工廠,它就是尊界超級工廠,是由江淮汽車聯合華為共同打造的高端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目前這里生產的尊界S800豪華車型,可以說是填補了國內豪華新能源車型的市場空白。
走進這座超級工廠,科技感撲面而來,這里有超過1800臺智能機器人,正在有序進行自動沖壓、自動焊接、自動涂裝等工作。雖然批量投產至今尚不滿月,但工廠已經拿下6500輛訂單,單車均價突破100萬元。
尊界超級工廠 負責人 魏大衛
我們是結合了江淮傳統的制造經驗,還結合了華為在數字化、智能化方面的經驗,我們共同打造了一個專注于整個過程,工序級能力管控,以及極致細節管控的生產線,來支撐我們尊界S800豪華產品。
從上世紀60年代手工敲出“安徽第一車”,到如今牽手華為問鼎高端市場。這家老牌車企的信心和底氣從何而來?記者走訪發現,江淮這幾年一直在持續加大研發投入。今年上半年,其研發占銷售收入的比重已經超過了8.5%。未來5年,每一年的研發投入強度都要達到8%以上。
江汽集團股份公司 總經理 李明
目前大家都在往新能源和智能賽道上進行發展,它是一種多技術融合發展,大部分都實現了跨界的融合,江淮汽車由一個傳統的汽車制造商去轉型,一定要為客戶場景打造好的產品,靠這種技術給用戶提供更好的一些產品體驗。
記者發現,企業跨界融合,江淮汽車并非個例。“十四五”期間,安徽通過組建省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建設戰略咨詢委員會,成立省未來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創新中心,加快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研發應用。目前,安徽已形成汽車創新中心、汽車生態實驗室兩大創新體系,汽車創新中心已累計開展的項目超過50個。這段時間,在安徽省開放型汽車生態實驗室,奇瑞汽車工程技術研發總院院長高新華,正帶著團隊與清華、合工大等高校,共同攻關智能電磁動力系統關鍵共性技術。
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執行副總裁 奇瑞汽車工程技術研發總院院長 高新華
(集團)5年的時間內會給我們1000億元,打造一個世界領先的技術體系,我們有300個瑤光實驗室,根據各個不同領域,開發一個很快就會投產的技術,同時我們還預研領先,整個支撐了我們的一個技術奇瑞。
通過組建這種產業鏈上下游創新聯合體,推動核心技術優勢不斷轉化為產業競爭優勢,有效帶動蔚來汽車、大眾安徽、合肥比亞迪等整車企業紛紛加大在安徽的投資。“十四五”期間,安徽已引育規上限上零部件企業3000余家、后市場企業1700余家,構建“合肥—蕪湖”雙核聯動、其他市多點支撐的一體化發展格局。記者在合肥新橋智能電動汽車產業園看到,新引進和培育的上百家汽車零部件企業正在加速運轉,全力為蔚來、大眾安徽等整車企業做好配套服務。
蔚來汽車 創始人 李斌
零部件入廠這個物流成本也是最低的,(安徽)出臺的各種各樣的一些政策的支持,都是非常到位的,從汽車廠商到零部件的這個廠商,到售后市場 協同發展,這也對于我們整個推進研發的工作,生產制造和銷售的工作都是非常有幫助的。
在汽車產業鏈、創新鏈加速布局安徽的同時,記者發現,通過深化多維合作,安徽汽車產業“朋友圈”已拓展至150多個國家和地區。奇瑞連續22年位居中國自主品牌乘用車出口第一。今年1-5月,全省汽車出口量繼續保持全國第一。
安徽省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 副主任 劉文峰
堅持科技創新與開放合作并重,雙招雙引與產業培育并重,可以說我們已經嘗到了創新和開放的甜頭,我們將繼續鞏固良好發展勢頭,搭建平臺、健全體制機制,讓汽車產業的創新鏈與產業鏈無縫對接。
“十四五”以來,安徽汽車和新能源汽車產量由2020年的116.1萬輛、10.5萬輛,提升至2024年的357萬輛、168.4萬輛,分別增長了2倍和15倍;排名由全國第8位和第4位,雙雙提升至全國第2位。今年1-5月份,全省汽車、新能源汽車產量分別為123.57萬輛、61.33萬輛,均居全國第一,實現歷史性突破。
責任編輯:杜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