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上午,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
天安門廣場80響禮炮響徹云霄,也激蕩著江淮大地。從淮北平原到大別山麓,從巢湖之濱到皖南山村,我省廣大干部群眾通過電視、網絡直播等多種形式同步收看紀念大會。大家紛紛表示,要傳承和弘揚偉大抗戰精神,在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上續寫“勝利進行曲”。
偉大勝利 彪炳民族史冊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艱苦卓絕的偉大戰爭”“中國人民以錚錚鐵骨戰強敵、以血肉之軀筑長城,取得近代以來反抗外敵入侵的第一次完全勝利”......
9月3日上午,在寧國中學各個教室內,師生們正襟端坐、神情莊重,集體觀看紀念大會。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振聾發聵,激蕩人心。
“今天回看,80年前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依然令人熱血沸騰。同時,我更為今天國家的強大振奮不已。”寧國中學高三教師陳先忠告訴記者,閱兵儀式彰顯的強大國威軍威,讓學校師生十分振奮,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中華民族是不畏強暴、自立自強的偉大民族。
勝利日大閱兵,既是紀念偉大勝利,更是為銘記14年抗戰史。
“14年浴血奮戰,是一部血與火的戰爭史,是無數先烈用熱血和生命鑄就的輝煌篇章。”東至縣新時代文明實踐服務中心主任丁德芬表示,不忘國恥方可奮發圖強,銘記歷史才能開創未來。“今后將充分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作用,廣泛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凝聚群眾、引導群眾,讓全社會銘記歷史、珍視和平、奮發圖強。”
捍衛民族獨立最堅定、維護民族利益最堅決、反抗外來侵略最勇敢——歷史證明,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關鍵在于中國共產黨的中流砥柱作用。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觀看紀念大會后,省委黨校(安徽行政學院)中共黨史教研部主任、教授劉紅運對這一信念愈加堅定,“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只要始終不渝堅持黨的領導,就一定能夠戰勝前進道路上的任何艱難險阻,就一定能夠辦成我們想辦的任何事情。”
強軍建設 鑄就鋼鐵長城
戰旗獵獵,步履鏗鏘;鐵流滾滾,兵威煌煌。
13個徒步方隊走過天安門,腳步整齊劃一叩擊大地。多款國產現役主戰裝備首次亮相,王牌陣容彰顯大國實力。閱兵式上,軍容之盛大,裝備之精良,帶給觀眾強烈震撼,最終凝聚為一個共同信念——“中國人民解放軍始終是黨和人民完全可以信賴的英雄部隊。”
強國必須強軍,軍強才能國安。“看到這么多國產新裝備集中亮相展示,心中既感到十分振奮,又覺得萬分自豪,更加堅定打好實現建軍一百年奮斗目標攻堅戰的信心底氣。我將和戰友們一起,勠力同心、聚力攻堅,不斷提高國防動員援戰能力水平,奮力打好攻堅之戰。”省軍區動員局參謀劉永兆激動地說。
從繁華都市到萬里海疆,從執勤處突到搶險救援,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保衛人民幸福安寧,武警部隊永遠是黨和人民的忠誠衛士。“新征程上,我們要深入貫徹習近平強軍思想,持續深化政治整訓,推動政治建軍走深走實,強化使命擔當,為實現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把人民軍隊建成世界一流軍隊貢獻力量。”武警安徽總隊某部秦偉表示。
退役軍人工作事關改革發展穩定和強軍興軍事業。“我們要把愛國情懷、團結意志和必勝信念融入日常工作,切實把退役軍人服務保障好,努力為他們搭建更加優質就業創業平臺,助力退役軍人在新崗位上再立新功,以實際行動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服務國防和軍隊建設。”省退役軍人事務廳就業創業處處長鐘俊武說。
團結奮斗 共襄復興偉業
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對歷史最好的繼承就是創造新的歷史,對革命先輩和英烈的最好告慰就是把他們為之犧牲、為之奮斗的偉大事業推向前進。
偉大抗戰精神的生命力在于薪火相傳。“我們將結合抗戰勝利80周年這一重要歷史節點,開展更多紀念活動,講好抗戰故事,引導青少年深刻認識到抗戰勝利的偉大意義,將愛國主義情懷厚植于心,以偉大抗戰精神激勵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克服困難,砥礪前行,努力成長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全椒中學黨委書記施金貴表示。
“繼承先烈遺志,傳承抗戰精神,就是要踏踏實實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在觀看紀念大會時,國網來安供電公司職工周家偉和同事們既為國家的今日成就倍感驕傲,也深感肩上責任之重。“今后,我將扎根崗位,履職盡責,用堅守與奉獻為地方產業發展、民生改善提供更穩定可靠的電力支撐,以實際行動為祖國的繁榮富強‘添磚加瓦’。”周家偉說。
“銘記歷史、開創未來,要求我們擔當起今天的職責與使命。”全國先進工作者、合肥市公安局特巡警支隊副支隊長王軍表示,要把對祖國的熱愛轉化為守護平安、服務人民的實際行動,堅定信念、磨礪意志、保持韌勁、沖鋒在前,永遠做黨和人民的忠誠衛士。
回望來路,抗戰的硝煙已經遠去;瞻望前方,偉大抗戰精神光芒如炬。
我省廣大干部群眾表示,要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上來,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安徽重要講話精神,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堅決做到“兩個維護”,踔厲奮發、勇毅前行,真抓實干、創先爭優,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安徽篇章,為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