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重點新聞門戶網站
安徽青年報官方網站

淮南師范學院第四屆餐飲文化節現場
香氣四溢的牛肉湯,技藝精湛的川劇變臉,栩栩如生的糖畫,歡聲笑語的跳繩比賽......這不是市井街巷的集市,而是淮南師范學院第四屆餐飲文化節的熱鬧現場。



10月24日,淮南師范學院泉山校區一食堂廣場人聲鼎沸,以“享美味,共成長”為主題的第四屆餐飲文化節在師生熱切期盼中盛大開幕。千余名師生歡聚一堂,在美食與文化的交融中,感受著校園生活的溫暖與精彩。
美食為橋,連接情感與文化
上午九時,一食堂廣場早已熱鬧非凡。7米長的巨型主題蛋糕前圍滿了拍照打卡的同學;瓜果上雕刻的校風校訓蒼勁有力;非遺糖畫攤位前排起了長隊。

“我們帶來了‘淮南大救駕’、豆腐宴,還有雞翅包飯、缽缽雞等特色小吃,讓師生品嘗到地道的淮南風味。”一食堂兼黃山大廈負責人董新新介紹道。據悉,本次活動由學校后勤保障與基本建設處主辦,大學生伙食管理委員會協辦,五家餐飲公司共同參與,準備了近兩萬份特色美食供師生免費品嘗。
“今天吃了很久都沒吃到的棉花糖,師傅還特意做出不同的花樣,很細心。”24級美術與設計學院的葉燕同學興奮地分享。
“真是讓我大開眼界!”對于留學生而言,這場美食盛宴更是一扇了解中國文化的窗口。面對記者采訪時,來自吉爾吉斯斯坦的留學生Fatima(悅然)興奮地表示,“以前覺得中國菜就是宮保雞丁、餃子,今天才發現中國有這么多美味的地方小吃!”通過此次活動,她從飲食文化上進一步加深了對中國文化的認識,未來她將會把更多在中國留學時的所見所聞分享給自己故鄉的朋友們。

“淮南的土豆片和牛肉湯讓我印象深刻。”留學生李偉迪感慨道,“通過熱騰騰的牛肉湯,我能感受到本地飲食文化。美食成了我理解這里的生活方式,甚至成為與這座城市建立情感連接的最直接的橋梁,讓我這個異鄉人找到了獨特的歸屬感。”
互動體驗,歡聲笑語中營造濃厚氛圍
除了味覺享受,文化節還精心設置了多種互動環節。非遺漆扇DIY攤位前,同學們專注地調制漆料、繪制紋樣;“繩彩飛揚”跳繩比賽區域,加油聲、歡笑聲此起彼伏。

“感覺很好玩,跳完可以抽獎,基本上每個人都能抽中,我抽到了薯片,非常開心!”23級外國語學院英語專業的秦雅茹同學興奮地說。
25級法學院法學2班的李軒對抽獎環節印象深刻:“跳繩完成后抽獎環節最驚心動魄,最想抽到那個行李箱,當然抽到小禮品也是非常開心的。”

這場活動不僅讓學生們玩得開心,更讓他們對學校的餐飲服務有了新的認識。“跟后勤老師聊了才知道,學校食堂每天采購的菜都會查新鮮度,廚師做飯前還要二次檢查食材。”葉燕同學分享著她的發現,“原來平時吃的飯背后有這么多把關步驟,比自己想的還用心。”
精心籌備,傳遞校園溫暖
這場精彩紛呈的活動背后,是組織者們辛勤的付出。作為本次活動的重要組織者,大學生伙食管理委員會從上個月就開始著手準備。
“我們從上個月就開始著手準備這次活動,”大學生伙食管理委員會主席、美術學院23視傳2班的汝英豪同學介紹說:“因為這次活動規模較大,類型也多樣,所以我們提前進行了詳細的策劃。”
談及活動中遇到的挑戰,汝英豪表示:“最大的挑戰可能就是如何控制現場同學們的熱情氛圍,確保活動能夠有序進行。”但他認為,這種“甜蜜的煩惱”恰恰是活動成功的體現。

服務育人,在享美味中共成長
后勤保障與基本建設處黨總支副書記、處長吳興科指出,本次餐飲文化節是學校落實立德樹人教育理念的重要組成部分。“教育不僅在課堂,更在于鮮活的生活場景之中。”吳興科強調,“‘享美味’是媒介,‘共成長’才是核心。我們希望通過這樣的活動,將日常的餐飲服務升華為浸潤式的文化育人過程,讓師生在品味美食中增進交流,在互動協作中凝聚力量,最終讓校園不僅是一個求知的地方,更成為一個有溫度、有故事、能共同成長的生命共同體。”
談及活動的創新點,他補充道:“我們設置了許多互動環節,讓學生在參與中實現成長,同時也促進我們后勤工作人員在共同參與中不斷提升。”

意猶未盡,期待來年再相聚
隨著活動接近尾聲,同學們仍意猶未盡。25級機械與電氣工程學院自動化一班的高志華在活動后感言:“這場餐飲文化節,以美食為媒,以互動為橋,不僅滿足了我們的味蕾,更豐富了我們的校園生活,讓我們在味蕾的愉悅與同伴的歡笑中,感受到了大學生活的美好與溫暖。”
25級法學院法學2班的李軒同學已經迫不及待地期待下一屆:“我覺得餐飲美食節非常美味,好玩,我希望每年都有!”
而大學生伙食管理委員會主席汝英豪已經開始思考如何讓明年的活動更好:“可能需要在人員的調動、區域劃分以及活動氛圍的調整上做得更加精細。”
夕陽西下,餐飲文化節在歡聲笑語中落下帷幕,但食物的香氣與溫暖的情誼仍在校園中縈繞。這場以美食為名的聚會,不僅滿足了味蕾,更連接了心靈,讓“享美味,共成長”的主題在每一位師院學子心中生根發芽。
(吳漾)
責任編輯:李志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