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重點新聞門戶網站
安徽青年報官方網站
為深化核心素養視域下小學道德與法治跨學科主題學習的實踐研究,切實提升全縣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教學創新能力與育人實效,近日,靈璧縣“核心素養視域下小學道德與法治跨學科主題學習實踐研究”教學研討活動在該縣第三中學隆重舉行。來自全縣各小學的道德與法治骨干教師齊聚一堂,共赴這場以研促教、以思共進的教學盛宴。

多元課堂展風采,跨學科融合顯智慧。活動伊始,三節精心打磨的研討課依次精彩呈現,為在場教師提供了跨學科教學的鮮活范例與實踐參考。
首節展示課由黃灣中心學校的劉言緒老師執教一年級《我向國旗敬個禮》。劉言緒以國旗為核心載體,巧妙融入靈璧三元文化元素,將道德與法治學科與愛國主義教育深度融合。課堂上,通過莊嚴的致敬儀式、生動的文化解讀,引導學生在沉浸式體驗中理解國旗的象征意義,自然而然萌發對國家的崇敬與熱愛之情,實現了道德情感的升華與法治意識的啟蒙,彰顯了低段德育課堂的儀式感與育人溫度。

緊接著,靈璧縣第三中學的劉艷蘋老師帶來四年級《變廢為寶有妙招》第一課時。劉艷蘋打破學科壁壘,巧妙串聯道德與法治、數學、美術等多學科知識,以“發現廢棄物的隱藏價值”為線索,引導學生觀察生活、動手實踐。從環保意識的樹立,到廢舊材料的創意改造,學生在“變廢為寶”的實踐過程中,深刻領悟節約資源、綠色生活的理念,充分體現了跨學科育人的多元價值與實踐魅力。
第三節展示課是靈城南李小學周睿老師執教的《變廢為寶有妙招》第三課時。周老師延續“廢棄物利用”的核心主題,進一步拓展跨學科融合維度,將經濟、社會、環境等多元視角融入課堂。通過真實案例分析、小組合作探究等形式,引導學生在梳理“廢棄物處理與可持續發展”的關聯中,理解綠色發展的內涵,有效培養了學生的系統思維、實踐能力與責任擔當意識。

交流研討促提升,思維碰撞啟新思。課堂展示結束后,研討交流環節如期開展。靈璧縣實驗小學的陳琛老師與靈城中心小學的張廣平老師作為點評嘉賓,圍繞“跨學科主題學習的設計與實施”展開深度剖析。兩位老師結合三節展示課的教學實例,從“主題選擇的適切性、學科融合的邏輯性、學生素養的生長性、評價設計的有效性”等關鍵維度,分享了對跨學科教學的獨到思考,既肯定了課堂中的亮點創新,也提出了針對性的優化建議,為在場教師提供了可借鑒、可操作的實踐策略,現場思維碰撞不斷,研討氛圍熱烈濃厚。
專家引領明方向,專業賦能助成長。為進一步深化教師對跨學科教學的理解,活動特別設置了專家引領環節。靈璧縣第三中學黨支部書記、校長劉亞帶來《學會小中見大 凸顯關鍵課程》的觀點報告。劉亞立足道德與法治學科的育人使命,從“擔大任(筑牢理想信念)、傳大道(厚植家國情懷)、強大技(培育實踐能力)”三個維度,深刻闡述了如何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樹立正確人生標桿,邁出堅實人生步伐,為一線教學提供了思想引領與方向指引。
活動最后,靈璧縣教體局教研室教研員楊紅秀帶來《小學道德與法治跨學科主題學習的設計思路與要素》專題講座。楊紅秀以核心素養內涵為切入點,強調跨學科教學需以“真實問題為驅動、學科本質為根基、學生發展為目標”,從主題確立、目標設定、內容整合、活動設計、評價實施等方面,系統解讀了跨學科課堂的構建路徑,為教師打造有深度、有溫度、有實效的道德與法治課堂提供了專業指導。
本次教研活動以“課例展示 + 互動研討 + 專業引領”的多元形式,搭建了交流共享、互助共進的平臺,為靈璧縣小學道德與法治跨學科主題學習的實踐研究明晰了具體路徑。參與教師紛紛表示,將把本次活動的所學所悟融入日常教學,持續探索跨學科教學的有效策略,不斷提升教學質量與育人實效,共同推動靈璧縣小學道德與法治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
(趙奇 張瑜)
責任編輯:李志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