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重點新聞門戶網站
安徽青年報官方網站
新安江畔,徽韻悠長。今年以來,歙縣街口鎮堅持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將解決群眾身邊的“關鍵小事”作為提升治理效能的突破口。通過深耕惠民服務、創新治理模式,構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新格局。截至目前,全鎮累計解決民生問題320余件,群眾滿意度達98.2%。
聚焦急難愁盼,辦好群眾“心頭事”。“以前一到采茶季,我們這條進山的路就特別難走,坑坑洼洼,茶葉運輸損耗大,價格也受影響。多虧了鎮里和村里干部,把這條路修好了!”街口鎮雁洲村茶農張大叔看著新硬化的村道,臉上洋溢著笑容。雁洲村部分茶園道路年久失修,曾成為制約茶農增收的“堵點”。鎮黨委在走訪中了解到情況后,迅速啟動“鎮村聯動”響應機制,通過協調交通、農業等部門整合項目資金,組織黨員帶頭參與,僅用一個月時間就完成了道路硬化,惠及周邊百余戶茶農,預計每年減少茶葉運輸損耗15%以上。與此同時,針對季節性飲水難題,全鎮新建蓄水池6座、鋪設管道8公里,保障7個自然村600余人用水安全。通過“板凳會”“民情夜訪”收集訴求82條,訴求解決率達100%,其中化解鄰里宅基地糾紛、社保代辦等“微訴求”占比超70%。

織密網格體系,延伸服務“微觸角”。為提升服務精準度,街口鎮將全鎮劃分為57個基礎網格,構建“1名鎮干部+1名專職網格員+N名黨員志愿者”的三級網格力量體系。專職網格員通過日常巡查、“指尖網格”微信群實時響應群眾需求,今年累計處理屋頂漏水、安全隱患等即時問題230余件。“多虧了網格員小方,發現我家屋頂漏水,及時聯系了維修隊,不然下雨天可遭罪了。”三港村的王奶奶感激地說。此外,創新吸納民宿經營者、返鄉青年等28名新群體擔任兼職網格信息員,通過“隨手拍”直報環境整治線索47條,推動清理河道漂浮垃圾2噸、勸導違規垂釣5人次,有效延伸治理觸角。
創新調解機制,化解矛盾“在源頭”。“兩家民宿因為招牌位置和游客停車問題鬧得不太愉快,我們‘鄉情調解室’的老黨員、老支書出面,結合村規民約和旅游發展大局,很快就幫他們達成了共識。”街口村黨總支書記王利榮介紹道。針對皖浙交界區域旅游發展衍生的糾紛,鎮黨委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著力構建多元化解矛盾機制。通過整合司法所、派出所、綜治中心等力量,成立矛盾糾紛聯合調處中心,并依托各村黨群服務中心設立“鄉情調解室”,充分發揮老黨員、老教師、老模范等“五老”人員地熟、人熟、情況熟的優勢。今年以來,累計通過12345熱線及網格群收集矛盾線索63條,98%化解在萌芽狀態,針對新安江保護開展聯合執法巡查12次,查處疑似非法捕撈行為1起,發放護漁宣傳冊500余份。
匯聚治理合力,構建共治“同心圓”。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強化鎮黨委統一領導,定期召開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協調會議,統籌民政、綜治等9個部門力量,明確職責分工,形成工作合力。針對山區鄉鎮治理力量相對薄弱的實際情況,開展“暖心融入”行動,組織民宿業主參與平安巡防300人次;推進“鄉賢聚力”行動,吸引12名鄉賢返鄉助力環境整治;設立“黨員先鋒崗”42個,帶頭開展防汛防火巡查80余次。通過整合多方力量構建協同治理機制,既破解了“小馬拉大車”的資源困境,又實現了基層減負與服務增效的雙重目標,使惠民服務更精準地貼近群眾需求,切實提升了鄉村治理效能與民生福祉。
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根基在基層,力量在人民。該鎮黨委書記吳志橋表示:“群眾的一樁樁‘小事’,是構成基層治理‘大事’的根基。”下一步,街口鎮將持續深化黨建引領,深耕惠民服務,奮力譜寫新安江畔山水街口治理新篇章。
(吳建平)
責任編輯:李志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