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重點新聞門戶網站
安徽青年報官方網站
編者按 皖北大地,教育均衡發展的探索從未止步。面對城鄉教育資源不均、基層教研動力不足等現實挑戰,靈璧縣以系統性教研改革為突破口,走出了一條從“各自為戰”到“協同共進”的區域教育提質之路。其以“教研破壁”推動“資源擴容”的實踐,不僅為縣域教育振興提供了樣本,也為皖北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注入了新動能。
教研破壁 協同提質
皖北教育優質均衡的靈璧實踐
曾經,靈璧教育也面臨“師資弱、教研散、課堂舊”的困局。全縣533所學校中,農村學校占比高、青年教師多、跨區域教師流動性大,教研活動在不同學校、不同學段之間呈現“碎片化”狀態。如何打破壁壘、實現資源貫通,成為區域教育提質必須回答的問題。
如今,走進靈璧縣的每所學校,都能看見教研改革帶來的改變:教師的備課本上有了跨校同事的批注,鄉鎮課堂里智慧平板成為教學常態,實驗室中學生們圍繞新到的科創器材展開熱烈探討等。這一切,源于靈璧縣構建的“教研共同體—學段貫通—技術賦能—訂單教研”四維驅動的區域教研新生態。

方少杰(右二)赴朱集中心學校進行訂單式教研
校際聯動 破解孤島困境
長期以來,城鄉之間、校際之間的發展不均衡,是制約區域教育整體提升的主要瓶頸。優質校與薄弱校在師資水平、教學資源和教研能力上的顯著差距,讓不少學校陷入“單兵作戰”的困境。
靈璧縣按照“地理位置相近、發展需求互補”原則,組建了10個教研共同體。靈璧縣5所縣中組成了一個教研共同體,以城區省示范中學為牽頭校,引領2所市示范中學和1所普通中學發展。
共同體建立常態化聯動機制,讓優質教研資源流動起來,為縣中發展提供“集體支撐”。
在靈璧縣第一初級中學舉辦的教學研討活動現場,數學教師戚飛分享了他指導的年輕教師的教學轉變:“以前是閉門造車,現在有了共同體的支持,他們的備課思路開闊多了?!?/p>
教研共同體不僅開展聯合教研,還建立了資源共享機制。縣中整理的高考真題解析、專題復習課件、校本課程案例等,通過資源共享,解決鄉鎮學?!百Y源短缺”問題。
2025年3月,靈璧縣第一初級中學在與共同體成員校的交流活動中,教師分學科組開展評課研討,大家從各校教研組備課、教學目標達成、教學方法運用等多個維度進行深入分析與交流。這種跨校的教研合作為教師們打開了新的視野。
學段貫通 打通銜接壁壘
教育是一個連續的過程,然而學段之間的“斷層”卻長期制約著教學質量的整體提升。小學、初中、高中各階段教學各自為政,缺乏有效銜接,導致學生學習過程中出現知識斷層、能力脫節等現象。該縣以“教研基地縣”建設為契機,著力打破學段壁壘,推進小初高一體化教研體系建設。
在最近舉行的靈璧縣“數字化賦能課堂教學”研討會上,一場跨學段的數學教研活動展現了新思路。小學教師劉倩玉從復習相關知識切入,通過多種驗證方法,并結合相關活動等,推動學生思維從小學階段的合情推理向初中推理證明過渡;初中教師笪圣艷則以數學家泰勒斯的故事激發學生興趣,引導學生動手操作探索定理,練習設計呈階梯狀,助力提升學生邏輯思維。
“這兩個學段的教師坐在一起研討,讓我們清楚地看到了數學能力培養的完整路徑?!膘`璧縣教體局教研室主任兼數學教研員方少杰表示,“這種跨學段教研幫助我們制訂了更加科學的‘數學計算能力培養階梯方案’”。
類似的跨學段教研正在靈璧縣各學科展開。語文教研聚焦整本書閱讀,從小學的繪本閱讀興趣培養到初中的名著導讀方法指導,再到高中的批判性閱讀訓練;英語教研關注語言能力進階,從基礎詞匯積累到綜合運用能力培養;科學教研則著重實驗探究能力的循序漸進。
5月份舉辦的智慧課堂優質課展示活動進一步展現了跨學段教研的成果。來自不同學校的9位教師分別展示了語文、數學、英語等六個學科的智慧課堂教學案例。小學教師運用智慧平臺的游戲化功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初中教師通過數據分析實現精準教學,高中教師則借助技術平臺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
“這種跨學段的教研讓我們不再局限于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睆慕?5年的初中語文教師王獻深有感觸,“現在我能清楚地知道學生在小學階段打下了什么基礎,到了高中又需要什么樣的能力,教學更加有的放矢?!?/p>
靈璧縣教育體育局局長葉萍介紹,目前全縣已建立常態化跨學段教研機制,每學期組織聯合教研活動20余場,參與教師超過800人次。這一舉措不僅打通了學段間隔,更讓各學段教師在交流中相互理解、協同育人。

技術賦能 重塑課堂生態
面對教育數字化轉型的浪潮,靈璧縣積極探索符合縣域實際的技術賦能路徑。2025年3月,靈璧縣教育體育局在靈璧一中成功舉辦智慧課堂教學能力提升培訓活動,全縣600余名教師踴躍報名參與培訓。
在靈璧縣實驗小學舉辦的數字化賦能優質課展示活動中,教師們巧妙運用智慧平板、互動白板等工具,實現個性化教學,凸顯數據驅動教學的精準性。他們熟練運用“作答提交”“搶答”“抽選”“拍照上傳”等功能,使課堂生動而高效。
靈璧縣的數字化賦能不局限于停留在技術層面,更深入到了教學核心環節。在2024年,靈璧縣省級數字化課題立項6個,基于這些課題,培訓了2000余名教師。
今年,靈璧縣還承辦了全市《數字化環境下小學數學“大單元”教學的實踐研究》教學研討會,481位老師在縣數字化賦能課中受益。
訂單教研 精準對接需求
面對縣域內學校發展不均衡、需求多樣化的現實,靈璧縣創新推出“訂單式教研”機制,讓學校根據自身需求“點單”,教研部門精準“上菜”,有效破解了“一刀切”教研的困境。
方少杰介紹,他們每學期初都會組織教研員深入各校進行“教學診斷”,通過聽課、座談、問卷調查等方式,準確把脈每所學校的實際需求。例如,黃灣中心小學在科學教學中遇到瓶頸,縣教體局教研室立即調配縣級科學名師團隊,開展為期一個月的“訂單式”駐校指導。青年教師朱夢潔在接受指導后,其智慧課堂案例在縣級評比中獲獎。
在靈璧縣第十小學,針對新任教師較多的現狀,學校開出“新教師專業成長”訂單。縣教體局教研室不僅組織骨干教師開展“一對一”結對幫扶,還專門設計了“新教師教學能力提升工作坊”,從備課、上課到評課進行全流程指導。該校教師金浩月、朱賢超在省優質課大賽中分獲一、二等獎。
訂單式教研始終堅持“問題從課堂中來,方案到課堂中試,效果在課堂中驗”的原則。靈璧縣實驗小學在語文單元整體教學改革中遇到困惑,下單請求支持??h教體局教研室立即組建專家團隊,通過“課堂觀察—問題診斷—示范教學—反思提升”四個環節,幫助學校突破改革瓶頸。
為確保訂單質量,靈璧縣整合縣級名師工作室、骨干教師團隊、高校專家等多方資源,建立“教研服務資源庫”?!斑^去是教研部門有什么,學校就接收什么;現在是學校需要什么,教研部門就提供什么?!币晃粎⑴c訂單式教研的學校校長這樣評價,“這種精準服務讓教研真正落地生根。”
“教研不是錦上添花,而是縣中振興的生命線?!膘`璧縣教育工委委員崔鳳仙說,“當我們將教研從邊緣移到中心時,整個教育生態就煥發了活力?!?/p>

靈璧縣第六教研共同體交流研討
(記者黃慧、通訊員方少杰)
責任編輯:杜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