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重點新聞門戶網站
安徽青年報官方網站
編者按 團淮北市委精心構建“鑄魂·賦能·實踐”三維體系,讓紅色基因、科學精神與文明素養在少年兒童心中深深扎根。從紅領巾講解員堅定的目光,到少年科學院中迸發的驚嘆,再到勞模宣講帶來的心靈觸動,展現了如何將政治啟蒙、創新引領與社會責任融入育人全過程,奏響了一曲“紅領巾”茁壯成長的昂揚樂章。
肅立于淮海戰役雙堆集烈士陵園,紅領巾講解員目光灼灼,聲音清亮而堅定。每當站在烈士紀念碑前,面對前來參觀的師生和市民,她總能用生動的講述,將那段硝煙彌漫的歷史娓娓道來。“能成為講解員,我感覺很自豪,每一次講述,都讓我對‘傳承’二字有了更深的理解。”分享感悟時,她真摯地說。
少先隊員樸素的心聲也是淮北市少先隊工作初心的生動寫照:讓思政教育在沉浸式體驗中生根發芽。近年來,團淮北市委自覺擔當為黨育人的神圣使命,以“政治啟蒙、創新引領、社會責任”為三大支柱,系統構建起“三顆種子”的少先隊育人工作新格局,全力護航全市少年兒童在追求政治進步的“人生三部曲”中穩步前行。
少先隊員為先烈碑文描紅
紅色教育從“紙面”走向“心間”
“犧牲與奉獻的背后,是無數革命前輩拋頭顱灑熱血,信仰帶給他們超越死亡的力量。”全國優秀少先隊輔導員暨省少先隊名師工作室首席教師楊萍對正在擦拭墓碑、敬獻鮮花的少先隊員說道。淮北市將“行走的思政課”開設在淮海戰役雙堆集烈士陵園、紅色革命紀念館等教育基地,更將“少先隊名師工作室”的實踐站點建在革命舊址。
安徽省楊萍“少先隊名師工作室”紅色工作站依托淮海戰役雙堆集烈士陵園設立,在一縣三區其他6所烈士陵園,設立“少先隊名師工作室”紅色工作室,開展“我是紅色宣講員”“為先烈碑文描紅”“給英雄事跡上色”等活動,充分發揮輻射引領作用。少先隊員們屏息聆聽團員青年代表講述淮海戰役的紅色故事,當聽到“小推車推出勝利”的軍民魚水情時,六年級的張同學在心愿手冊上鄭重寫下:“要做傳遞紅色基因的小火種。”
今年暑假,團淮北市委、市少工委舉辦“牢記黨的教導 爭做強國少年”少年軍校紅領巾訓練營,50名優秀少先隊員參加。在重走長征路環節,小營員們推上獨輪車,挑起小扁擔,當經歷千難萬險勝利會師的那一刻,他們歡呼起來,“戰爭讓太多人犧牲了,只有祖國強大起來,歷史才不會重演!”近年來,淮北市共建立3所少年軍校,邀請老兵擔任特聘教導員,通過戰術訓練、思維啟蒙等六大模塊打造沉浸式體驗教育,用“大手牽小手”的模式培養“紅色小戰士”。
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少先隊建隊紀念日等關鍵節點,全市少先隊組織統一開展“老兵英雄進校園”“觀看九三閱兵儀式”“黨、團、隊一體化祭英烈”等活動。同時,“紅領巾愛閱讀”與“少年軍校”相結合,引導少年兒童從小立志,傳承革命精神,筑牢成長根基。一系列扎實舉措,讓紅色基因真正成為少年兒童成長中最鮮亮的精神底色。
政治啟蒙是少先隊工作的靈魂所系,團市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團市委充分發揮“黨建帶團建、團建帶隊建”的機制優勢,深耕本地紅色資源,推動紅色教育從“紙面”走向“心間”,讓理想信念的種子在少年心中生根發芽。
科普實踐搭起創新階梯
“原來心臟真的有拳頭這么大”“脊椎骨是一節一節連起來的”......團市委、市少工委組織淮北市第一實驗小學少先隊員走進淮北職業技術學院人體生命科學館,開展了“探索生命,筑夢科學”科普實踐體驗活動。館內豐富的人體器官標本、詳實的胚胎發育模型以及完整的人體骨骼系統等,深深吸引了隊員們的注意力。驚嘆之余,隊員們認真觀察、詳細記錄。
“少年科學院”是淮北市聚焦青少年科學素養提升,系統打造的多元化科創育人平臺,定期組織科學考察、校外實踐和前沿科普活動,提供專業科創實踐機會,在活動中培養科學興趣,為青少年提供系統化、高層次的實踐機會。
點燃少年兒童探索未知、創新創造的科學熱情,培育創新報國的科技種子,團市委著力構建多元共育的科創體系,在深化科創活動內涵的同時,積極拓寬覆蓋面。
依托“青聯希望小屋”,“科技小課堂”和科學書籍被送入偏遠地區,通過趣味實驗和互動教學,讓每個孩子都能親手觸摸科學,埋下創造的種子。“青年科學家進校園”系列活動中,科研一線的青年才俊與少先隊員們面對面,分享其探索歷程與心路故事,讓“科學家精神”引領隊員們成長。在成果展示方面,“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中小學生水科技發明比賽等科創賽事,實現“以賽促學、以賽促創”。同時,團市委發揮“語潤新芽”志愿服務力量,組織志愿者深入社區學校,廣泛普及實用科學知識,全面提升少年兒童科學素養。通過這套“播種-灌溉-開花”的科創培育鏈條,有效培養少年兒童創新報國的能力與志向。
用實踐行動涵養品德底色
周一清晨,淮北市第二實驗小學升旗儀式上迎來一位特殊的嘉賓。來自淮北市公安局刑事偵查支隊三大隊的警務技術二級主管、省勞模王會知在國旗下為學生們帶來一場“聆聽榜樣故事 信念伴我成長”的主題分享。
據介紹,團市委聯合市總工會開展“勞模工匠宣講團”系列活動,讓學生們在近距離交流中,感受敬業奉獻的勞模精神,樹立起鮮活的價值標桿。王會知分享了她從法醫崗位起步,成長為刑偵骨干的感悟與經歷,用從細節入手抽絲剝繭破解案件的故事與學生們分享“案件不破,腳步不止”的信念。學生王子珺對記者說:“王警官告訴我們,穿上警服就得扛起責任,工作中把每件小事做到極致就能成功,我想學習也是一樣的。”
從紅色熔爐汲取精神鈣質,在科學殿堂追尋智慧火種,于文明沃土培育時代新人,今年以來,全市已累計開展各類育人活動310余場,覆蓋學生3.28萬余人次。團市委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開展的“紅領巾傳文脈——跟著習爺爺學在博物館”主題隊課,帶領學生們探尋文化脈絡,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讓歷史知識、中華美學、文明理念在活動中緊密融合、啟智潤心。與此同時,圍繞生態保護、民族團結等主題,“愛綠植綠護綠”實踐活動、“石榴花開籽同心 團結奮進新征程”演講比賽活動等陸續開展,在實踐中將宏大的國家敘事轉化為具體的行動自覺,切實增強少先隊員的社會責任感。
科技小課堂
省勞模王會知走進校園
書記說
近年來,團市委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少年兒童和少先隊工作的重要論述,牢牢扛起“為黨育人”政治責任,以“鑄魂·賦能·實踐”為核心構建少先隊三維育人體系,引領全市少年兒童在政治啟蒙中堅定信仰、在創新探索中點燃夢想、在實踐服務中錘煉品格,取得顯著成效。一是育人體系更趨完善。建立健全“市-縣(區)-學校”三級聯動工作機制,持續完善“黨建帶團建、團建帶隊建”的制度保障,推動形成資源整合、活動設計、過程管理、成果轉化等全流程閉環,實現組織覆蓋與育人實效同步提升。二是育人內容更接地氣。聚焦紅色鑄魂、科技賦能、實踐塑形三大方向,精準匹配少年兒童認知特點和成長需求,開展“老兵英雄進校園”“黨、團、隊一體化祭英烈”“語潤新芽”成長計劃等活動310余場,覆蓋隊員3.28萬余人次,讓思政教育有溫度、科創培養有深度、實踐體驗有力度。三是品牌效應逐步凸顯。持續打造“行走的思政課”“少年科學院”“紅領巾傳文脈”等特色品牌,形成“一領域一亮點、一縣區一特色”格局,少年兒童參與熱情持續高漲,社會影響力穩步提升。四是保障機制更加堅實。健全“資源下沉、力量下沉”工作機制,推動項目、服務向基層傾斜,強化師資培訓和陣地建設,確保育人工作安全有序、常態長效發展。下一步,團市委將持續深化“三顆種子”育人格局,建強用好少先隊校外實踐基地,優化“少先隊名師工作室”運行機制,扎實推進“少年軍校”“紅領巾愛閱讀”等品牌項目,推動黨團隊育人鏈條有效銜接、貫通融合,為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貢獻更多淮北力量。
□團淮北市委副書記 趙文靜
(通訊員宋雪、記者沈思佳)
責任編輯:杜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