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重點新聞門戶網站
安徽青年報官方網站
安徽省社會科學院 安徽省社會工作研究院 鄧祺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深刻闡述了“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思路、目標原則和任務舉措,是指導“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綱領性文件。安徽正以打造“三地一區”為戰略定位,在深度融入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全面建設美好安徽上持續發力,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安徽篇章。新時代安徽青年生逢偉大時代,肩負光榮使命,必須深入學習領會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的重大意義和豐富內涵,以高度的政治自覺緊跟黨的步伐,在科技創新、產業升級、鄉村振興等重點領域挺膺擔當、勇擔重任、奮發有為,為中國式現代化安徽實踐注入青春動能、貢獻青春力量。
聚焦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書寫科創報國的青春答卷。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科學技術要打頭陣,科技創新是必由之路。《建議》將科技自立自強水平大幅提高列入“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要求加強原始創新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近年來,安徽聚焦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科技創新策源地,依托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國家實驗室等戰略科技力量,全力服務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建設,積極破解關鍵核心技術,在量子信息、聚變能源、深空探測等領域取得一批原創性突破性科技創新成果,為國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作出了重要貢獻。青年最具創新意識與創造熱情,理應在科技創新最前沿挑大梁、擔重任。“十五五”時期,安徽青年科研工作者要將個人才智與科研興趣融入國家戰略需求,瞄準新一輪科技革命前沿領域,在數學、物理、化學等基礎學科領域深耕不輟,在量子信息、人工智能、生命科學等新興交叉領域大膽探索,努力實現更多“從0到1”的原始突破;要發揚“十年磨一劍”的精神,聚焦集成電路、先進材料、生物制造等重點領域關鍵核心技術開展系統攻關,產出更多標志性原創成果,推動更多關鍵核心技術實現從“跟跑”向“并跑領跑”的跨越;要積極參與重大科技攻關項目和“揭榜掛帥”任務,持續提升科技成果轉化與創新創業能力,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應用在實現現代化的偉大事業中。
聚焦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貢獻實業興國的青春力量。現代化產業體系是中國式現代化的物質技術基礎。《建議》提出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從優化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促進服務業優質高效發展、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等方面細致勾勒了現代化產業體系的發展藍圖。近年來,安徽持續推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不斷加快,“芯屏汽合”“集終生智”等新興產業發展聚鏈成群、集群成勢,量子信息、核聚變能等未來產業發展多點開花、亮點頻出。“十五五”時期,安徽省經濟發展將更加聚焦實體經濟,朝向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進一步轉型升級,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實現這一目標,需要安徽青年爭當產業升級的“排頭兵”,主動把握產業變革的歷史機遇,提升人工智能技術運用能力,培育互聯網技術創新思維,助力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提升產業鏈的現代化水平和核心競爭力,在傳統產業數智化轉型中展現青年作為;勇做新興產業的“弄潮兒”,聚焦戰略性新興產業與未來產業發展趨勢,敢于在產業風口領域開拓進取,推動技術與市場對接、創新與創業結合,在新興領域創業創新實踐中展現青年風采;要做好精益求精的“工匠人”,沉下心來鉆研技藝、提升技術、更新技能,在平凡的崗位上創造不平凡的業績,不斷壯大適應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青年技能人才隊伍,為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青春力量。
聚焦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繪就鄉村振興的青春畫卷。農業農村現代化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目標,關系中國式現代化全局和成色,沒有農業農村現代化,就沒有整個國家現代化。《建議》對“十五五”時期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重點任務作出系統部署,要求推動農村基本具備現代生活條件,加快建設農業強國。近年來,安徽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戰略,加快建設“千億斤江淮糧倉”,強化科技和改革雙輪驅動,推動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轉型,大力實施“千村引領、萬村升級”工程,彰顯徽風皖韻的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步伐不斷加快,鄉村全面振興持續取得新進展新提升。農村天地廣闊,農業大有可為,農村農業是新時代青年施展抱負、實現價值的“新藍海”和“大舞臺”。“十五五”時期,安徽青年要更加積極地投身鄉村全面振興的主戰場, 爭做農業產業升級的先行者,將更多新技術、新知識、新理念引入農業生產,投身科技農業、綠色農業、品牌農業建設,推動城市資本、市場與鄉村資源、產業有機結合、互聯互促,助力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與質量效益協同提升;當好和美鄉村建設的生力軍,在村莊規劃、環境整治、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貢獻青春智慧,積極投身鄉村文化建設,助力傳統文化保護傳承,創造鄉村優質生活空間,讓鄉村真正成為留得住綠水青山、系得住鄉愁的美麗家園;善為鄉村治理創新的實踐者,積極推動現代法治思維與傳統治理智慧相結合,以數字治理技術、現代管理知識賦能鄉村治理現代化,推動形成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塑造充滿活力、和諧有序的善治鄉村。
責任編輯:杜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