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上午,記者來到蕭縣酒店鎮何寨村高標準農田項目區,只見千畝連片玉米地翻涌綠浪。村黨總支書記王學川和村民小組長何玉波穿梭于田壟間,進行巡查管護。“我們每隔兩三天就巡查一次,汛期更是每天查看。”何玉波說。當天,他們看到溝渠里有少量垃圾和秸稈,便聯系保潔員很快清理完畢。
近期,蕭縣紀委監委聯合縣農業農村局開展監督檢查時發現,酒店鎮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區存在管護短板:個別U型渠兩側回填土不及時,導致過水后下陷;部分溝渠被秸稈和垃圾堵塞;有群眾為圖一時方便,私自填土建橋,阻斷了排水通道。“這些問題反映出管護責任沒壓實,宣傳教育不到位。”蕭縣農業綜合開發中心項目股股長王敏說。
“高標準農田是保障糧食安全的‘飯碗田’,建得好更要管得好。”蕭縣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說。接到監察建議書,酒店鎮政府立即整改,確保排水通暢,同時,對全鎮高標準農田項目區開展拉網式排查整改。“紀檢部門的監督,讓我們深刻認識到必須健全制度,從根上解決問題。”酒店鎮鎮長梁新梅說。
酒店鎮推動各村將高標準農田建設管護規定寫入村規民約。在旗桿村村委會的墻上,新修訂的村規民約格外醒目。“現在誰敢破壞農田水利設施,全村人都不答應。”一位村民說。
據蕭縣農業農村局相關人士介紹,2021年以來,該縣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共實施項目35個,涉及18個鎮。去年以來,針對高標準農田建設管理領域突出問題,蕭縣開展專項整治,共發現問題55個。截至7月15日,已有50個問題完成整改,剩下的5個問題正在緊鑼密鼓地整改中。一系列整改措施讓高標準農田煥發勃勃生機,效益得到進一步發揮。
“為了防止問題反彈,蕭縣建立了網格化常態化巡查機制。”蕭縣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說。由縣農業農村部門牽頭,環保、司法、自然資源和規劃等部門通力合作,織密監管網絡。鎮級每月巡查不少于2次,村級每周巡查不少于1次,重點盯防設施運行、溝渠狀態和林網保護,保障高標準農田“旱能澆,澇能排”。
“大喇叭播報、宣傳欄解讀、村民會議宣講,這護田的規矩咱都懂。溝渠堵了,淹的是自家的地,誰會干這損人不利己的糊涂事?”何寨村一位村民說。縣、鎮、村三級公布了舉報電話,村民發現問題就及時上報,人人都成了“飯碗田”的守護者。(記者 何雪峰)
責任編輯:杜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