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靈山之戀愛情線路、品靈山之醉米酒咖啡、賞靈山之舞靈韻演藝......去年5月1日,黃山市徽州區大靈山旅游度假區開始試運營。
僅一年有余,該度假區便接待游客40余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2000余萬元,其中停留三天兩晚、五天四晚的游客不斷增多,帶動周邊農產品銷售增長40%,村民人均收入提升35%。
為探尋該度假區的發展之路、留客之道、富民之策等,本報記者日前走進該度假區核心區域靈山村實地調研。
游客:從短時觀光到深度體驗
步入靈山村,一幅由古牌坊、古廊橋、古樓閣與緩緩流淌的小溪共同繪就的“水墨畫”映入眼簾。
“歡迎同學們來到大靈山,未來的5天,大家將在這里學習、生活、探索,希望你們能留下一段美好的記憶。”采訪中,記者巧遇一個來自合肥的研學團。
“這里的古道、古泉以及竹編技藝、扎草龍與魚燈等都十分有特色,非常適合開展研學。”組織該團隊的旅游公司負責人經磊說,公司將不斷擴大與大靈山旅游度假區的合作,共同推出多元化的研學產品。
不僅這些研學的學生要在大靈山旅游度假區停留5天,一些高山旅居體驗者同樣如此。
“5年前來過一次靈山村,當時看完風景就走了。現在這里業態豐富,并與周邊景區進行組團、互動,我和朋友在這里能待得住,還能把周邊玩一個遍。”來自南京的游客李彩云說,回去后,一定會把“五天四晚”的高山旅居體驗推薦給身邊的親友。
大靈山旅游度假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韋樂告訴記者,“五天四晚”高山旅居體驗包括:首日的歡迎晚會,通過篝火、特色舞蹈及冷餐會等營造溫馨氛圍;中醫養生講座、中草藥香囊制作、酒釀非遺技藝體驗等互動項目,讓游客感受徽州養生智慧與非遺魅力;夜間360度環幕音樂激光秀《大地》與行進式實景演藝《靈山戀》,為游客呈現自然與人文交融的視聽盛宴。
“我們還組織體驗者赴周邊的黃山風景區、呈坎古村落、徽州古城等地游玩,進一步豐富旅居內涵。”韋樂說,為拓展市場,度假區與上海、南京、杭州等長三角地區的旅游企業建立了穩定的合作關系。自今年7月高山旅居體驗項目啟動以來,已成功接待13批次游客,入住5天以上的游客約占總游客量的20%。
“該項目不僅顯著提升了大靈山旅游度假區品牌影響力,更為探索徽州地區高品質旅居模式、推動全域旅游發展提供了創新樣本。”徽州區文化旅游體育局局長江紫霞說。
業態:從一村謀篇到多村互動
隸屬于徽州區呈坎鎮的靈山村,坐落在靈金山南麓,清澈的靈金河穿村而過,全國最美鄉村路“呈靈潛旅游公路”穿境而過。除此之外,這里還有千畝梯田、萬畝竹海等自然景觀。
除了自然美景,始建于唐朝的靈山村還有著深厚的人文底蘊。目前,村中共有明清時期的歷史建筑25幢。范成大、汪道昆、許承堯等文人墨客,均在此留下詩詞文賦。
“靈山村旅游資源豐富,我們從靈山村開篇,對整個度假區進行了系統布局。”徽州區浪漫紅文旅集團總經理羅建中說。
2022年,徽州區以靈山村為核心,聯動潛口鎮、呈坎鎮2個鎮5個村協調發展,由區屬國有企業浪漫紅文旅集團對靈山村進行開發運營,全力打造總面積達12.45平方公里的大靈山旅游度假區,其中靈山村被定位為“文旅組團”。
度假區內的蜀源村以長壽著稱,村中的“貞壽之門”坊是乾隆下旨建造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座百歲牌坊。圍繞蜀源村,度假區打造了“康旅組團”,并推出高山康養旅居產品、徽文化療休養產品以及特色中醫養生體驗產品等系列康養產品。
除了“文旅組團”“康旅組團”,度假區還利用東山村豐富的農業基礎,打造了面向研學群體的“農旅組團”;圍繞最美旅游公路“呈靈潛旅游公路”,打造了面向運動愛好者群體的“體旅組團”;巧借全省首個景區化開放式高速服務區呈坎服務區,打造了面向自駕游群體的“交旅組團”。
“五個組團在實現文旅、農旅、康旅、體旅、交旅深度融合的同時,共同構建起一個‘春賞花、夏避暑、秋觀葉、冬養生’的多元、互補旅游生態體系。”江紫霞說,在這里游客可以沉浸式、互動式、探秘式體驗大靈山的歷史風韻、文化遺存以及好物特產等。
村民:從家鄉故土到創業沃土
走進村民胡金文開設的根雕店,其正在雕刻一件山景圖擺件,一旁的游客正在觀賞他的工藝品。胡金文說,以前在上海打工,一年到頭顧不上家里。2022年,聽說村里要開發旅游,他便與妻子一同返鄉創業,自己開設了根雕店,手藝得到發揮、賣上了好價錢;妻子則利用自家閑置的農房開辦了農家樂。“暑假生意好,每天都有七八桌客人,日均有2000元的流水入賬。”
2022年5月,靈山酒釀制作技藝被列入第六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借助度假區的人氣,村民方金輝趁勢擴大了經營規模。“游客不僅可以品嘗我們的靈山酒釀,還可以體驗古法釀造技藝。”
與酒坊相隔百米的靈山中醫館,則以另一種方式詮釋著傳統文化的現代價值。走進館內,藥柜中陳列著黃山貢菊、祁門黃精等道地藥材,中醫館負責人紫離正在為游客把脈問診。“艾灸、推拿等養生項目最受游客青睞。”紫離說,將從“藥食同源”理念出發,帶動當地村民一起開發富有靈山特色的藥膳套餐和中藥香囊等,增加村民收入。
靈山村黨支部書記方有良告訴記者,隨著越來越多的業態落戶靈山,昔日靜默的街巷上逐漸布滿熱鬧的商鋪,村民們的收入也水漲船高。“這兩年越來越多的村民選擇回鄉創業,昔日的‘孔雀東南飛’正在悄然轉變為‘歸雁返鄉潮’。”
據了解,2024年,靈山村集體經營性收入超100萬元,靈山村村民資產性收益人均增加2萬元。
“無論是在開發還是在運營過程中,度假區始終以共富為發展目標和價值導向,著力構建群眾致富、集體增收、國企增值、社會共贏的新局面。”江紫霞說。
(本報記者 袁中鋒 李丹青 潘成)
靈山村為何“靈”
山還是那座山,水還是那道水,鄉村還是那個鄉村,但文旅發展的思路一升級,山水之間便呈現出不同的價值,傳統村落因此展現新活力、煥發新生機。
深山古村,蝶變有“方”。從傳統觀光游到升級打造休閑度假康養業態,靈山村的好山好水和傳統徽州古村落的深厚底蘊,不斷轉化成給游客帶來深度體驗的文旅新業態、新模式、新場景、新產品,并與周邊其他景點、項目實現聯動,吸引了更大人氣、留住了更多財氣。“這次不虛此行”“下次還來,帶親戚朋友一起再住一周”......游客的積極評價,是對這個深山古村文旅業態升級的最好肯定。
靈山村通過業態升級,讓更多“流量”變“留量”、讓更多“人氣”變“財氣”,折射皖南國際文化旅游示范區休閑度假康養業態發展的巨大潛力。
皖南山水、人文、生態優勢獨特,是推動文旅融合發展、發展休閑度假康養旅游的大舞臺。對整個區域、縣域乃至一個村落來說,需要進一步提升認知維度,主動適應消費者對高品質旅游業態需求快速增長的趨勢,擺脫傳統觀光游、“門票”經濟等路徑依賴,推動旅游業態升級。
在聚焦發展休閑度假康養旅游過程中,用現代產業的組織方式促進城鄉發展要素良性互動,大有潛力可挖、大有文章可做。應進一步發掘皖南生態、文化、傳統村落等資源的產業價值,把綠水青山、村落、民居、田野等要素整合起來,充分嫁接資本、人才、技術等高端資源,推動自然觀光、文化涵養、生態康養更好結合,推動優質文旅資源、項目“串珠成鏈”,放大資源、項目組合的乘數效應,讓資源優勢更好轉化為發展優勢。
( 吳量亮)
責任編輯:杜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