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青網訊 桃李芬芳,師恩似海。在這個尊師重教的季節里,本網特邀和縣烏江鎮卜陳學校黨支部書記居平樹深情講述《葉老師與我人生的深遠影響》,用真摯的語言回溯人生路上那位為其點燃理想、塑造品格的引路人——和縣卜陳村退休教師葉連平。今天是教師節,下面讓我們一起聆聽居平樹講述他與“吾師葉連平”的故事。通過擷取感人至深的師生情誼,以表達對天下教師的崇高敬意與深切祝福。
葉老師與我人生的深遠影響
葉連平老師祖籍河北滄州,1928年9月生于山東青島。1965年,他輾轉來到和縣卜陳村,并在此扎根,至今已生活了整整六十年。我有幸成為葉老師眾多學生中的一員,與他相識已有四十余載。常有人問我:“你和葉連平老師是什么關系?”說起來,我們是師生,是同事,也曾是上下級,更是朋友。甚至有村民笑稱我們情同“父子”——葉老師一生無兒無女,而我常年在他身邊幫忙打理瑣事、照顧生活,的確仿佛他的孩子?;厥淄拢~老師對我人生的影響重大而深遠。
葉連平
人生的引路人
1982年秋天,我第一次見到葉老師,就感覺他與眾不同。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農村,教育基礎薄弱,師資匱乏,真正科班出身的老師鳳毛麟角,多數是民辦或臨時代課教師。葉老師雖然也是一名民辦教師,卻學識淵博、氣度不凡。那年他已年過五十,卻腰板挺直、步履如風,不少年輕人都跟不上他。他戴一副眼鏡,講一口流利標準的普通話,讓我們這些農村孩子既欽佩又羨慕。
那時的教學方式大多單調,不少老師照本宣科、強調背誦。葉老師卻幽默風趣,常穿插書本之外的見聞,激發了我們對知識的渴望。他從不要求我們死記硬背,自創的語文“四步基本式”教學法,生動有效,極受學生歡迎。潛移默化中,“成為像葉老師那樣的教師”這個愿望,早早在我和許多同學心中扎下了根。高考填志愿時,我毫不猶豫地首選師范院校。大學畢業后,我回到母校卜陳初中任教,終于和葉老師成為同事??梢哉f,我之所以走上教師這條路,正是因為葉老師——他是我人生的引路人。
居平樹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1991年9月,超齡服役三年的葉老師退休了。接到通知時,他淚流滿面。當時我們許多同事都不理解,如今我才明白:他太熱愛教育、太舍不得孩子、太眷戀那三尺講臺。他曾說,希望自己“最后一口氣是在講臺上呼出的”。
2000年7月,葉老師發現村里留守兒童無人輔導、英語尤其薄弱,便毅然把自家房子騰出來,免費為孩子們補課。這一補,就是二十五年。他輔導過的學生超過兩千名,從未收過一分錢,反而持續貼錢購買學習資料、用品,為路遠或困難的孩子提供免費食宿。即便今年已98歲高齡,他仍堅守三尺講臺,免費為學生補習英語。
葉老師沒有親生子女,卻把每一個學生都當作自己的孩子。只要知道誰有困難,他總會毫不猶豫伸出援手:孤兒瑞瑞(化名)曾在他家免費吃住三年,并接受資助讀完大專。小靜(化名)考上大學湊不齊學費,他第一時間送去1000元。今年8月12日,16名準大學生分別獲得2000元葉連平獎學金,其中殘疾女孩婷婷(化名)還額外收到葉老師一萬元資助——這已不是葉老師第一次幫她,三年前她考入和縣一中時,葉老師就曾資助她一萬元。學生小雁(化名)初中三年住在葉老師家,后來考上大學,是葉老師親自送她去大學報到。返程時,葉老師因沒趕上班車,又舍不得住旅館,竟在橋洞下睡了一夜。
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葉老師還每年兩次自費帶學生外出研學,南京雨花臺、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安徽省科技館、博物館、渡江戰役紀念館......都留下了他們的足跡。
有人笑葉老師“傻”,說他“二百五”,他卻只是微笑回應:“但行好事,莫問前程。”他認準的事,從不在乎旁人眼光。他說:“一個真想做事的人,如果太在意別人議論,就什么也做不成。做事要憑本心,只要對人民有益,就應放手去做,盡力做好?!比~老師的這些話,我銘記在心,受益終生。
師生在一起
成為“好人背后的好人”
2019年9月,91歲的葉老師榮獲新中國成立70周年“最美奮斗者”稱號。我陪他去北京人民大會堂領獎。臨行前,葉老師執意要把學生的作業本塞進背包里。我勸他不用帶,回來再改也不遲,可他堅持要帶上。在駛向北京的火車上,他攤開作業本,一行一行地仔細批改起來。我忍不住說:“葉老師,真沒必要這么趕。”他抬起頭,很認真地回答:“我的時間不多了。你們是來日方長,我是來日方短。我必須與時間賽跑?!甭犓@么說,再看他一筆一畫專注的樣子,我和隨行的縣委宣傳部張副部長互望一眼,心中滿是敬意。
這位年逾九十的老人,本應靜享天倫,卻比很多年輕人更拼。他仍在與時間賽跑,用行動詮釋什么叫“只爭朝夕”。他身上那種頑強拼搏的精神,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
葉老師是眾所周知的“中國好人”。他幾十年如一日,只做一件事:教書育人。這些年來,他的高尚品格影響了越來越多的人:和縣退休教師王家勝受他感召,創辦濮集留守兒童活動中心;馬鞍山市李明玉英語名師工作室連續五年組織百余名教師,每周六來卜陳未成年人之家志愿授課;許多素不相識的愛心人士也從全國各地捐錢、捐書、捐物......一場溫暖的愛心接力正在延續。
而我也在葉老師的感召下成為志愿者,義務協助他管理未成年人之家。隨著他年事已高,尤其2023年老伴去世后,生活越發不便。我幫他找護工,并一起照顧他的起居。十四年來,我還義務協助他管理“葉連平獎學金”,至今已為461名優秀學子發放獎學金超過50萬元。
馬鞍山日報社的一名記者曾以《好人背后的好人》為題報道我的故事,稱我是“好人背后的好人”。2023年我當選“和縣好人”,去年又被評為“馬鞍山好人”。從小事做起,見賢思齊,做對社會有用的人——這正是葉老師對我的殷殷囑托。
師生在一起
本文由本網記者 謝婷婷整理
責任編輯:李志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