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推進歷史建筑全域普查
以工業遺產、傳統民居、徽派建筑等為重點
全省將以工業遺產、傳統民居、徽派建筑等為重點,推進歷史建筑、傳統建筑全域普查,完善保護名錄。9月3日,記者從省住建廳獲悉,安徽將從完善法律法規、注重活化利用、加大協同力度等多方面,進一步增強全省城鄉歷史文化保護的系統性,彰顯徽風皖韻的地域文化特色。
我省為歷史文化資源大省,地域特色鮮明,文化底蘊深厚。近年來,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文化和旅游廳等部門依據職能持續推進城鄉歷史文化資源普查認定、名錄申報等工作,健全城鄉歷史文化保護體系。
安徽還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為指導,全面推進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規劃編制,有序實施保護修繕項目,加強活化利用,完善文化遺產展示傳承、傳統特色產業發展、傳統生活場景延續等的承載功能。
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建立歷史文化保護省級評估機制,每年對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街區進行現場評估,加強經驗總結推廣,及時反饋問題督促整改。全省探索建設智慧博物館,推出數字體驗展、線上云展覽等,推出“中華文明探源”精品旅游線路、文物主題游徑、革命文物主題游徑、博物館特色旅游線路等,挖掘展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根據統計,全省現有3處世界文化遺產、175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7個國家考古遺址公園、7項人類非遺代表作名錄、99項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16座歷史文化名城、21個歷史文化名鎮、45個歷史文化名村、38片歷史文化街區、807個傳統村落。其中,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傳統村落數量在全國靠前。
今后,安徽將積極推進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傳統村落)、街區保護修繕和活化利用,實施歷史文化名城和街區保護提升項目、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項目。
以工業遺產、傳統民居、徽派建筑等為重點,推進歷史建筑、傳統建筑全域普查,完善保護名錄。支持加快推進歷史建筑保護利用試點,探索創新適宜的保護機制、活化路徑、政策措施。推進我省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依法認定、登記并公布不可移動文物,建立全省不可移動文物資源總目錄。
深化文旅融合發展,實施世界文化遺產保護提升專項行動,打響“世界遺產游”品牌。推進考古遺址活化利用,規范有序開展考古研學活動,推薦凌家灘、明中都等遺址申報國家考古研學基地。做強古城古鎮古村旅游,做熱博物館旅游,探索推動研學項目、文藝演出、非遺展演等走進文物景區景點。
責任編輯:祁夢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