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叫尹良紅,任教于阜陽市潁東區老廟小學,1998年踏上教育之路,2003年來到老廟小學,一教便是二十多年。
教育無涯
尹老師說:“如果我不能做一盞明燈,那么就讓我做一塊木柴吧!燃燒自己,照亮別人。”尹老師一直奮斗在教育教學第一線,在不斷的反思和探求中成長、成熟、成功。提倡在教學的同時深入了解學生,意在培養學生成長,教導學生守正樹德,昂揚自信。她喜歡思考,喜歡鉆研,課前她精心備課,講嚴謹求巧妙;課后她為學生們釋疑解難,引領學生進步。
教學工作是一門藝術,講究科學的方法,如果太過嚴厲就不能走進學生內心,而過于和善又難以樹立學生威信從而起不到監督作用。在課堂上,尹良紅是嚴謹認真的數學老師,認真糾正學生的每一處錯誤,指導學生用眼看、用腦想、用手做,邊做實驗邊學新課,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在課后,她又變成了學生們的知心伙伴,總是能在辦公室的桌面上發現學生送來的小零食。尹老師還針對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制定了不同的教學方法,因材施教,完美展現教師的風采,讓知識淺顯易懂,讓課堂活躍起來。
師愛無邊
尹老師尊重每個學生的權利,努力給學生創設一個平等、和諧的集體氛圍,平時教育教學中,她經常捕捉學生的閃光點,及時表揚,教育學生去發現其他同學以及自己的閃光點,所帶班級各方面都能夠均衡發展,班級被學校評為“阜陽市優秀班集體”。
尹良紅老師潤物細無聲,育人于無形,班級中李俊豪同學(昵稱小天線)天生耳聾,即使是戴上了人工耳蝸,聽力效果也遠不如其他普通學生,為此尹良紅老師改變了傳統又便捷的口頭布置任務的方式,而是將所有任務事無巨細地板書在黑板上,其次,還在班級中組織了一次體驗活動,讓學生們都把耳朵堵住,或者把眼睛蒙上、把一條腿綁起來,讓大家切身感受殘疾人的生活方式,從那以后,同學們都對耳聾的那位同學照顧有加。這才是真正地宣揚了民主平等的教學理念,尹老師說:“德育工作是沒有模板可循的,這需要我們教育工作者們發揮聰明才智,才能使德育活動鮮活起來。”
她的可貴,緣于她有著很高的教學素養卻仍能不斷提升自己;她的高尚,緣于她真實而寬厚地愛著每一個學生,并且一直在愛著她的每一個學生!
教育教研
數學課上,尹老師思路敏捷,找方法尋技巧,用智慧引導學生在縱橫交錯的數學王國里遨游;更是在教學中穿插觀察、思考、動手操作、總結等各式活動,讓孩子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下愛上學習。
教育孩子,就像牽著一只蝸牛去散步,在這個過程中,因為孩子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與成人的不同,所以我們會有失去耐心或者被“氣瘋”的時候,但她總能靜下心來,耐心陪伴孩子成長,用心傾聽花開的聲音,發現過程的美妙。尹老師總說,放慢自己的腳步,傾聽孩子內心的聲音,陪他們一起靜靜體會生活的滋味。
教研是教學進步的動力,也是形成教學特色的基本途徑。尹老師注重教研與教學的結合,開展專題教學研究。堅持在教研中教學,在探索中教書,在思想的升華過程中育人。
沉思回顧,不因擁有而驕傲,過去工作中的成就更讓她沉下心來踏實教學。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執教期間曾多次獲得優異成果:
指導學生在第十八屆阜陽市中小學電腦制作活動中獲得小學電子板報二等獎;撰寫的論文《在探究活動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在潁東區教育科研教育教學論文評選中榮獲二等獎;論文《略論小學數學教學中素質教育的體現》在潁東區小學數學教育教學論文評選中榮獲一等獎;多次被評為優秀班主任、優秀教師;所帶領班級被評為市級先進集體......
三尺講臺,道不盡酸甜苦辣,二尺黑板,寫不完人生風景。“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陶行知先生的真知灼見,言猶在耳。尹良紅老師既深感一位人民教師的責任,也深感一位人民教師的光榮,作為一位人民教師,只有勇于進取,不斷創新,才能趕上時代的步伐、取得更大的成績。作為一位人民教師,只有愛自己的學生,像愛自己的孩子一樣,盡情欣賞學生的創造,才能感受人生的幸福!
(楊倩 和超 )
責任編輯:李志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