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海東,男,中共黨員,中學二級教師。2020年畢業于阜陽師范大學,現任教于阜陽市潁東區老廟鎮中心學校。
師者匠心,止于至善;師者如光,微以致遠。肖老師從小就有一個“教師夢”,于是讀大學時選擇學習師范專業,并獲得“首屆全國師范生微課大賽”二等獎、校“優秀畢業生”等榮譽稱號。2020年的畢業當年,他滿懷對教育事業的熱忱,積極參加國家教育基層服務項目的選拔,成為老廟鎮教育系統一名90后初中語文特崗教師。
以愛為基,以智為翼,教育的終極意義是讓孩子成為既能扎根大地,又敢仰望星空的自己。在學生眼里,肖海東老師是“比語文更溫暖的人”。有一次課間操,肖老師發現一個男孩子坐在課桌前低頭不語,遲遲未下樓,他進入教室走到學生面前輕輕坐下,耐心聆聽了男生的傾訴,原來該同學是因為早戀問題而產生了自卑焦慮的情緒。肖老師及時加以引導,幫助他認識到青春期異性交往的重要性,同時要樹立正確的異性交往觀,減少和避免青春期所引起的生理、心理困惑對學習、生活帶來的影響。經過后來幾次的關注和談心,這位男孩子明顯自信了不少,并將心里的感激之語以作文的形式寫給肖老師,表示要以積極樂觀的心態、健康快樂地度過人生最美好的青春期時光。
“語文是非常浪漫的學科。”肖海東老師經常給學生們講這句話,他想讓每個孩子都盡可能地都喜歡學語文,愛上語文,教學生去親手感受語言文字帶來的這份溫度。于是肖老師會時刻留意生活中的素材,不僅僅停留在書本上,還會做到“此事躬行”。他在假期中選擇去教材中提及的地方,為教學拍攝視頻和圖片,然后利用多媒體教學技術,為學生們進行情景再現。如此一來,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學生在學習中遇到描繪祖國大好河山的文字時,既向往畫面卻無法目睹的一大遺憾。這種情境化的教學豐富了學生的聯想和想象力,同時也加深了對文本主旨內涵和情感的感悟。
身為一名語文教師,肖海東老師熱愛課堂,醉心教學。平時的他,一方面借助網絡平臺、專業書籍學習新理念、新知識;另一方面,他珍惜每一次教研活動,不管是聽名家名課,還是身邊同仁的示范課、研討課,他都認真研究,深入反思,反復研讀教材,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取人之長,補己之短。課堂上的他,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因材施教,敢于實踐和創新,在積極探索中不斷提升與超越,以更多的關懷守護平凡崗位,踐行教育初心,靜待朵朵花開。
從教五年來,他先后獲得老廟鎮優秀教師、先進宣傳個人、優秀黨員;潁東區優秀少先隊輔導員;安徽省“第八屆校園讀書活動之創意寫作評比”指導學生三等獎;潁東區“喜迎黨的二十大”“小講解員比賽”“愛國主義讀書活動征文比賽”指導學生二等獎等獎項。
三尺講臺存日月,一支粉筆寫春秋。教育是一場雙向奔赴的成長,肖海東說:“我有幸在孩子們的眼眸里看見星光,在傳道授業中實現自我豐盈。未來,我將會帶著這份熱忱,繼續深耕教學、溫暖陪伴,陪他們奔赴更遠的山海,讓每個孩子都能在知識的土壤里,綻放獨一無二的光彩。”
(和超 )
責任編輯:李志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