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北京,天朗氣清,一面面旗幟迎風獵獵,陽光下綻放鮮艷的紅。
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9月3日,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會在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
上午8時35分,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同出席大會的外方代表團團長拾級而上,登上天安門城樓。習近平總書記同抗戰老戰士老同志代表親切握手,向他們表示崇高敬意。這其中,就有安徽宿州籍的抗戰老戰士申秉宸。
天安門廣場上,中國人民解放軍聯合軍樂團與合唱團奏唱《松花江上》《在太行山上》《保衛黃河》《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一首首誕生于抗戰烽火中的經典歌曲,給來自安徽的“七一勛章”獲得者李宏塔留下深刻印象。
“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會,也是一次進行革命傳統教育、振奮民族精神的大會,再一次證明了正義必勝、和平必勝、人民必勝的偉大真理。”李宏塔說。
上午9時整,報時鐘聲響起,紀念大會開始。全體肅立,80響禮炮震徹云霄,這隆隆的炮聲,猶如血戰到底的怒吼,猶如歡慶勝利的凱歌。
伴隨炮聲,國旗護衛隊官兵護衛著五星紅旗,邁著矯健的步伐,從人民英雄紀念碑行進至天安門廣場北側升旗區,在全場齊聲高唱的《義勇軍進行曲》中,鮮艷奪目的五星紅旗冉冉升起,在廣場上空高高飄揚。
觀禮席上,新四軍游擊支隊抗戰英烈安徽“謝氏三兄弟”的孫輩謝洪杰紅了眼眶。“此時此刻,我好想對我的爺爺說,你們的熱血沒有白流,今日中國,山河無恙,國泰民安,如您所愿!”他說。
在熱烈的掌聲中,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艱苦卓絕的偉大戰爭。在中國共產黨倡導建立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中國人民以錚錚鐵骨戰強敵、以血肉之軀筑長城,取得近代以來反抗外敵入侵的第一次完全勝利。”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人民以巨大的民族犧牲,為拯救人類文明、保衛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貢獻。”
“歷史警示我們,人類命運休戚與共,各個國家、各個民族只有平等相待、和睦相處、守望相助,才能維護共同安全,消弭戰爭根源,不讓歷史悲劇重演!”
“今天,人類又面臨和平還是戰爭、對話還是對抗、共贏還是零和的抉擇。中國人民堅定站在歷史正確一邊、站在人類文明進步一邊,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與各國人民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
現場聆聽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住皖全國政協委員、香港經民聯監事會副主席胡劍江心潮澎湃。“今天的觀禮臺上,既有抗戰老兵,也有國際友人,他們曾為正義跨越國界。作為港區委員,我要繼續發揮‘雙重積極作用’,推動中外民心相通。”他表示。
上午9時15分,閱兵儀式開始。
雄壯的軍樂聲中,13個徒步方隊、1個戰旗方隊、22個裝備方隊依次接受檢閱。受閱部隊軍容嚴整、意氣風發,鐵甲戰車整齊列陣、威風凜凜。這是威武之師、勝利之師,是文明之師、和平之師。這是人民軍隊奮進建軍百年的嶄新亮相,這是中華民族捍衛世界和平的堅定宣示。
對此,一等功臣、安徽省委社會工作部基層治理指導推進處副處長劉新軍那份為國奉獻的自豪感和使命感再次涌上心頭。“看到年輕一代官兵眼神中的堅毅與自信,我深刻感受到強軍事業薪火相傳、后繼有人。此刻的我,激動之余,更在思考如何將軍旅生涯的榮耀轉化為在新崗位上繼續奮斗的動力。”他說。
上午9時44分,空中護旗梯隊率先亮相,揭開閱兵分列式的序幕。
這次閱兵,共有45個方(梯)隊受閱,多數武器裝備首次亮相,充分展現抗戰英雄部隊的血脈傳承,充分展示新時代人民軍隊政治建軍新風貌、力量結構新布局、現代化建設新進展、備戰打仗新成效。
在這其中,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共有3型15套雷達裝備受閱,安徽北方微電子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自研產品在閱兵裝備上成功配套近30種,覆蓋14個裝備方隊。
“打擊范圍覆蓋全球,全時戒備、有效威懾,以武止戈、砥定乾坤!”當氣勢磅礴的核導彈第二方隊接受檢閱,廣場上頓時沸騰起來,巍巍戰陣中,首次出現的“東風-5C”液體洲際戰略核導彈,掀起一個震撼人心的巨浪。
觀禮的人群中,“八一勛章”獲得者王忠心內心久久不能平靜。“看到‘東風-61’陸基洲際導彈、‘東風-5C’液體洲際戰略核導彈等裝備經過天安門廣場,曾經作為火箭軍的一員,我感到非常驕傲和自豪。”他說。
手握戰略重器,鑄就和平盾牌。人民軍隊忠實履行保衛祖國安全和人民和平生活的神圣職責,忠實履行維護世界和平的重大使命。事實證明,中國的發展壯大是世界和平力量的發展壯大,中國力量每增長一分,世界和平希望就增多一分。
大會最后,8萬羽和平鴿展翅高飛,8萬只氣球騰空而起,《歌唱祖國》的激昂樂曲響徹整個廣場。廣場內外,匯成一片歡騰的海洋。
捍衛民族獨立最堅定,維護民族利益最堅決,反抗外來侵略最勇敢。在抗戰歲月里挺膺擔當的中國共產黨,必將帶領中華民族鑄就更加輝煌的偉業。
對歷史的最好紀念,就是創造新的歷史;對勝利的最好傳承,就是走向新的勝利。
“在現場,我看到了自主研發的國產現役主戰裝備,這不只是軍隊現代化的重要標志,更是民族走向未來的底氣。這讓我們對人工智能領域的自主創新,有了比以往更加強烈的使命感和緊迫感。”受邀觀禮的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慶峰說。
(本報記者 方舢 程兆)
責任編輯:李志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