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善善訓練日常。
9月3日,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閱兵在天安門廣場舉行。在接受檢閱的預備役部隊方隊中,有一位安徽籍隊員黃善善,這已經是他第二次參加閱兵。今年年初,已退役9年的他被部隊召回,經過半年高強度訓練,最終昂首走過閱兵場,接受祖國和人民的檢閱,他用行動詮釋了“若有戰,召必回”的錚錚誓言。
天安門前的光榮時刻
9月3日零時,訓練基地宿舍樓門口的倒計時牌子翻到“0天”。望著牌子,訓練半年的黃善善和戰友們雖有些緊張,但更多的是期待。
凌晨1點30分,黃善善和戰友們起床整裝。2點整集合,2點30分登車出發,5點左右徒步抵達天安門廣場附近。盡管天色未明,但黃善善注意到每個戰友的眼神都透著堅定。
熱身、拉伸、喊口號、唱軍歌......一系列準備活動讓身體逐漸進入狀態,也讓心情從緊張轉向激昂。當聽到“向右看”的口令,整個方隊齊刷刷擺頭,高喊“為人民服務”的那一刻,黃善善感到眼窩里好像涌上一股熱流。
“很多戰友是第一次參加閱兵,喊完口號后大家都熱淚盈眶。”他說道。
而這已是黃善善第二次參加閱兵。2019年,他就以預備役部隊方隊隊員身份參加國慶70周年閱兵。雖然已是第二次受閱,但走過天安門的那一刻,他心里依然心潮澎湃。“列隊從檢閱臺前通過時,大家都鉚足一股勁,想要讓世界看到我們中國軍人的風采。”
“95后”“老兵”重返軍營
黃善善是安徽碭山人,今年28歲,卻已退伍9年。他16歲入伍,服役于原中國人民解放軍儀仗司禮大隊,執行過儀仗司禮任務百余次。退伍后,他在上海一家國企從事國防教育工作,經常帶隊為學校、企業組織升旗儀式和軍訓。
今年年初,他突然接到一紙來自部隊的通知,通知黃善善立即歸隊集訓。隨后,黃善善把4歲的孩子托付給妻子,毅然重返軍營。
黃善善告訴記者,他們的訓練從3月1日正式開始。每天清晨6點起床,晚飯后有時還要加練,直到晚上10點多。高強度訓練下,腳趾長了老繭,腳后跟磨出水泡,對黃善善來說是“家常便飯”。“機會難得,每個人都不愿意退出,都在堅持。”
“年紀不饒人,我得把握住這次入列機會,我想要作為受閱隊員,再從天安門前走一回!”
國家有需要時刻準備著
9月3日晚上8點多,盡管距離閱兵結束已經過去十來個小時,但每每回憶起上午的天安門廣場,黃善善內心還是久久不能平靜。“這半年來的訓練和堅持就為了這一天,仍然特別激動。”
中午吃飯時,黃善善一打開手機,來自家人、朋友等人的信息就紛至沓來。“老婆和孩子看了現場直播,孩子特別自豪,下午上學時還跟同學說‘我爸爸在電視上’。”
所以盡管訓練艱苦,但這一切在他看來“真的非常值得”。“我很開心,不僅我又圓滿完成了部隊的任務,也孩子做了個好榜樣。”
閱兵結束后,他把紀念章和嘉獎令仔細收藏。作為安徽人,他深知自己能在退役九年后被召回并參加閱兵的意義,他覺得這份榮譽,不僅屬于個人,更屬于安徽。“功勛章也有父老鄉親的一份,他們的理解和支持,給了我極大的鼓舞和動力。”“只要國家需要,我時刻準備著。”黃善善激動地告訴記者。
江淮晨報-合新聞記者 汪濤
責任編輯:杜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