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侵略中國,中國人不當亡國奴!”日前,在天長市一間樸素的民宅里,談及參軍初衷,98歲的新四軍老戰士岑德標聲音沙啞卻堅定如鐵。這位15歲投身革命的老兵,歷經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參與過上百場戰斗,身體里至今嵌著日軍的彈片。每當回憶往昔,他總會挺直腰板,盡顯軍人的果敢與堅毅。
1928年6月,岑德標生于天長市原釜山鄉的一個普通農家。彼時山河破碎,父母靠薄田糊口,“貧寒”是他對幼年最深刻的記憶。
1942年,新四軍在釜山鄉動員參軍。“當時是我哥報名參軍,可他剛結婚,嫂子還懷著孕,家里離不開。我就頂替哥哥參加了新四軍天高支隊?!本瓦@樣,當年15歲的岑德標,就踏上了革命道路。
那時部隊條件艱苦至極,武器、糧食短缺,但岑德標從不叫苦:“只要把鬼子趕出去,再難也能扛。”
最讓他難忘的,是1945年攻打來安水口日軍據點的戰斗。當時日軍倚仗兩座互通的碉堡、充足的彈藥和三道防御工事,極其囂張。岑德標所在部隊的任務,就是啃掉這塊“硬骨頭”。
“鬼子裝備好、還狡猾,善于虛張聲勢?!贬聵饲逦浀茫湛艿锉ぶ車O置了三道“死亡圍子”,第一道是“鋼絲圍子”,第二道是“水圍子”,最棘手的是第三道“土圍子”,又高又厚的土墻后面,鬼子架著1挺重機槍、6挺輕機槍掃射,密集的火力網攔住了我軍進攻的道路。300多名戰士輪番沖鋒兩天半,始終未能突破防線。
第三天,日軍又從南京方向調來3架敵機和數百名鬼子增援。敵機狂轟濫炸后,戰場硝煙彌漫。盡管消滅了部分日偽軍,但我軍傷亡也很大,部隊只好暫時撤退。
撤退時,1枚敵機彈片擊中岑德標左腳踝,戰友冒著炮火將他背下戰場。經過三個月治療,彈片仍未取出,他左腳踝的筋絡嚴重受損,被評定為八級傷殘。
“抗戰勝利后舉國歡騰,可反動派卻調轉槍口打內戰!”講到此處,岑德標攥緊拳頭。1946年初,國民黨反動派侵犯解放區,剛從抗日戰場下來不久的岑德標,又和戰友們開始了解放戰爭。1947年,岑德標參與了萊蕪、孟良崮等戰役,親眼見證了我軍全殲張靈甫整編第七十四師的輝煌時刻。
新中國成立后,岑德標在軍區軍政部組織部門工作一段時間。1951年1月,他轉業回天長,兢兢業業工作至1988年12月離休。
離休后,岑德標仍保持著艱苦奮斗的精神,尤其對10多枚獎章、紀念章格外珍視。每逢開展革命傳統教育活動,他都會將它們佩戴在舊軍裝上,逐枚講述背后的故事。
“現在的好日子,是無數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你們一定要懂得珍惜。”每當與年輕人交流,岑德標總會反復叮囑,“要永遠跟黨走,好好讀書、努力工作,把咱們的國家建設得更強大、更美好?!?/p>
(本報記者 李邦軍 羅寶)
責任編輯:祁夢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