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首屆深空經濟與產業發展大會在合肥召開。會上,首次提出深空經濟概念并系統梳理發布我國深空經濟十大產業方向。
深空活動包括月球探測、行星探測、太陽探測以及其他空間探測活動。截至2025年8月,全球深空活動共進行了314次,拓展了人類對宇宙的認知。
“深空經濟是支撐深空活動所需的技術研發、產品制造、設施建造、科學探索、資源開發、運營支持及應用服務所形成的新興經濟業態。”深空探測實驗室總工程師史平彥說,其本質屬性是太空經濟的延伸和擴展,顯著特點是對地外天體資源的開發利用。
會上,深空探測實驗室發布了深空資源開發、深空互聯網、深空能源、深空生物、深空運輸、深空智能、深空建造、深空旅游、深空安全、深空文化十大深空經濟產業方向。
大會的成功舉辦,標志著我國深空探測正式從技術突破、科學探索邁向經濟賦能、產業驅動的新階段。深空經濟有望成為培育新質生產力的核心引擎,也是推動航天升級、培育創新動能、重塑空間格局的重要力量,為構筑戰略性新興產業奠定高質量發展新格局。
本屆大會以“聚焦深空經濟 引領產業未來”為主題,由深空探測實驗室主辦,深空探測科技發展(合肥)有限責任公司承辦。(記者 鹿嘉惠 徐旻昊 實習生 朱欣怡)
責任編輯:祁夢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