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建二局安徽分公司承建的界首市城鄉供水一體化二期工程配套管網及農飲水水廠改造工程二標段順利完工,目前項目正處于分段通水調試節點階段,預計在今年9月底正式通水啟用。
據悉,項目位于安徽省界首市,覆蓋沙南片區9個鄉鎮,主要包括95km配水管網工程、126km給水管網工程以及陶廟鎮鎮西水廠、泉陽鎮黃莊水廠升級改造等內容。啟用后將有效解決區域內原先供水管道老化、水壓不足等問題,順利推動城市供水向農村延伸,是實現皖北區域共飲長江水的有力之舉。
聯動破局 暢通民生“快車道”
項目施工管網線路總計約221km,其中90%以上管道需布置在村鎮、農田內。施工時會占用大面積的農耕土地,極易對種植的糧苗造成破壞。并且在管線沿途布置的管道檢修井將成為永久性草地,將直接影響糧食種植。
面對部分鄉村“怕破壞田地”的顧慮,中建二局項目團隊在正式進場施工前便聯合業主、設計、監理單位深入田野鄉間進行現場勘測,用耐心溝通取得村民理解,科學規劃出合理的施工路線。
經過多方反復論證與充分溝通,最終確定在穿越農耕地施工時,將管道施工作業面由30m減少至15m,并將局部管道調整至沿田埂布置,管道檢修井布置靠近路邊,最大程度減少管道施工對耕地的占用,此舉有效保護當地耕地2500余畝。
實地勘測 繪制精確“導航圖”
安徽界首沙南片區水系豐富,潁河、泉河兩大水系及其支流縱橫交錯,項目施工范圍覆蓋到沙南片區9個鄉鎮,另外S102、S254等多條省道貫穿其中,所途經的鄉鎮、村莊原本地下管線及建筑錯綜復雜,現場測繪工作也成為了擺在項目團隊面前的“硬骨頭”。
為了不破壞河流、道路等風貌以及原有周邊建筑物,項目團隊按照規劃方案劃分5個小組,實打實地將管網路線“走了一遍”,明確出涉及老舊建筑、河流、道路等敏感點位置以及周邊建筑物基礎埋深和底層特質,并采取“避繞+攻堅”策略對無法規避的50余個點位逐一附上解決方案,如同為管網施工繪制“精確導航圖”。
面對途中的各類“障礙物”,項目應用定向鉆拉管新型施工工藝,既能有效保障管道施工效率和質量,也最大程度減少對原始地貌、交通等影響。
精準破局 重塑城鄉“血脈線”
“我們就像是在修復古董瓷器般修復著城市‘血脈’,既要確保‘手術’精準,又不能影響到居民生活。”中建二局項目負責人洪景松說。
施工過程中,新建管網與原有管網的接駁是一場民生攻堅的“時間爭奪戰”,施工過程中極易造成停水、水壓降低等影響。 項目團隊以“繡花功夫”精準施策,通過分區段網格化作業,全流程流水線施工將道路開挖、管道鋪設、回填復原等工序精密銜接。
項目應用帶水接駁技術,實現“施工不斷流、供水不降質”,使得接駁整體施工周期縮短20%,材料損耗率也大大降低。同時,團隊將通水接駁時間盡可能控制在夜間,在居民不知不覺間完成新舊管網用水切換。
歷經180多個日夜奮戰,項目團隊順利打通這條城市向鄉村的供水動脈。待正式啟用后,沿線鄉村居民將徹底告別水壓小、管網銹蝕等問題,讓這條蜿蜒的“水動脈”流淌出民生溫度。(鄭雪、聶至波)
責任編輯:杜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