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暑假,芙蓉中心的少先隊員們沒有沉浸在電子屏幕中,而是化身“社區美容師”“文明宣傳員”“銀齡好朋友”,用汗水與熱情點亮了夏日的社區。在合肥經開區團工委、合肥經開區社會發展局、芙蓉社區服務中心的指導下,由芙蓉中心少工委主辦的“實踐一夏”少先隊志愿服務小標兵活動近日圓滿落幕,超過2000名少先隊員走出家門、融入社區,在120余場豐富多彩的志愿服務中收獲了成長,更悄然帶動上千個家庭從“旁觀者”變為社區治理的“參與者”,繪就了一幅生動活潑的“家校社”協同育人新圖景。
社區資源大聯動,育人平臺更多元
芙蓉中心開展“實踐一夏”活動充分發揮“社”的支撐作用,整合轄區企事業單位優質資源,為少先隊員搭建多元成長平臺。芙蓉中心少工委聯動轄區單位組建第二屆“先鋒青年說”講師團,邀請來自安徽教育出版社、安徽省國土空間規劃研究院、安徽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安徽大學等單位的青年講師,圍繞紅色傳承、綠色環保、應急防護、科學啟蒙、心理健康等主題開展系列宣講9場,為隊員們帶來沉浸式的知識體驗和思想啟迪。
同時,“家門口”的實踐課堂積極開放資源:芙蓉派出所依托警務站開展自我保護教育,提升隊員安全防護意識;芙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帶來醫療知識科普,增強健康自護能力;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消防救援大隊組織實地參觀和體驗,讓隊員們近距離學習消防知識,感受使命擔當......這些實踐基地憑借專業的內容和生動的形式,拓寬了少先隊員視野,提升了綜合素養,真正實現了社區資源教育化、社區教育場景化。
從“要我做”到“我要做”,家庭與社區實現“雙向奔赴”
愛心義賣單日籌得1450元善款,定向幫扶轄區孤寡老人;暑假垃圾分類21天文明打卡活動,吸引200余組家庭參與;小區平安巡查,少先隊員勸導車輛亂停放、寵物散養等不文明行為;“梨園新蕾?京劇傳承計劃”深耕京劇文化傳播,讓傳統藝術在青少年心中扎根......活動背后,是孩子們實實在在的行動與改變。
“以前覺得社區治理是叔叔阿姨們的事,現在發現,我也能出力!”來自芙蓉中心九龍社區的少先隊員王蘇羽驕傲地說,她和家人一起在世貿翡翠府邸小區組建“環保小隊”,通過21天環保打卡、垃圾分類游戲、培養少先隊綠色小區倡導官等活動帶動小區居民參與“我愛我家 我愛合肥 禮讓文明”行動,樹立綠色文明的生活理念,養成良好的垃圾分類習慣。
通過“孩子帶動家庭、家庭影響社區”的良性互動,不僅激發了隊員的小主人翁意識,更成功搭建了家庭參與社區治理的橋梁。一位陪同孩子參加了多次活動的家長李女士感慨:“周末全家一起為社區做點事,比待在家里更有意義。孩子變得更開朗懂事,我們大人也對社區多了份歸屬感。”
這種“雙向奔赴”效果顯著,超過2000戶家庭深度參與,孩子們的熱情像一把鑰匙,打開了許多家庭融入社區的“心門”。社區工作人員反饋,活動期間,居民對社區事務的關注度和配合度顯著提升。
實踐育人結碩果,協同機制可持續
這場貫穿盛夏的實踐活動通過“陣地聯用、隊伍聯建、活動聯辦”的協同機制豐富了少先隊員的實踐場景,將社區轉化為觸手可得的“社會課堂”,更是以實踐項目為紐帶,帶動大批親子家庭主動融入社區共建,成為社區治理的“新鮮力量”,形成了“教育一個孩子、帶動一個家庭、影響整個社區”的良性循環。
芙蓉中心團委負責人表示,“實踐一夏”不僅是暑期活動,更是“家校社”協同育人機制的重要探索,“實踐一夏”旨在通過“社區為平臺、活動為紐帶、家庭為支撐”的模式,將社區打造成少先隊社會實踐的“大課堂”,有效實現學校教育的延伸、家庭教育的補充和社區治理的賦能。
下一步,芙蓉中心將系統總結本次活動的成功經驗,持續深化資源整合與機制創新,推動少先隊志愿服務常態化、品牌化發展,繼續深化家校社聯動,讓協同育人之花開得更廣、結出更豐碩的成果。
(張躍 劉燕)
責任編輯:李志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