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暑期,團壽縣縣委緊扣“引領青年成長、服務家鄉發展”主線,整合大學生實習“揚帆計劃”、在校大學生兼任鄉鎮團委副書記、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高校學子交流四大實踐載體,積極為在校大學生搭建“知行合一”的成長平臺,引導青年學子在社會實踐中錘煉本領、服務群眾,為壽縣高質量發展注入青春動能。
精心組織強對接。團壽縣縣委堅持“早部署、早對接、早落實”,緊緊圍繞青年實踐成長需求和家鄉建設發展需要,通過多方聯動、協同配合,動員各鄉鎮、機關企事業單位積極開發實習實踐崗位,明確崗位職責和實踐要求,完善考察、面試、錄用等環節流程,構建穩定高效的實踐工作體系。高校推介拓渠道。6月以來,團壽縣縣委借助壽縣赴安徽理工大學、合肥大學等高校文旅和人才推介契機,開展暑期社會實踐項目宣講,介紹各類實踐項目申報要求,加強與高校團委的對接聯絡,打通“高校輸送—地方承接”的人才對接與資源整合通道。集中啟動明方向。舉行2025年大學生兼任鄉鎮團委副書記暨暑期實習“揚帆計劃”啟動儀式,明確實踐任務及安全規范,鼓勵大學生以暑期實習為契機,主動進機關、進企業、進社區等工作一線,發揮專業優勢,用先進理念、豐富知識為壽縣經濟社會發展出謀劃策。
政企實習練本領。圍繞黨政機關、本土企業實際需求,團壽縣縣委精準開發政務實習、企業實踐崗位50余個,擇優錄取52名大學生到崗實習。實習期間,學子們積極開展政策宣傳、數據整理、業務辦理等具體工作,實現理論知識向實操能力的轉化。基層團建添活力。實施“在校大學生兼任鄉鎮團委副書記”項目,選拔32名政治素質好、實踐能力強的大學生以“助手+參謀”身份參與鄉鎮共青團工作,結合青年群體特點策劃防溺水宣傳、留守兒童關愛等活動,協助完成團組織關系轉接等基礎工作,以新鮮思路激活基層團建活力。服務鄉村暖民心。以“青春助力鄉村振興”為主題,積極對接清華大學、合肥工業大學、安徽大學、安徽中醫藥大學等高校的“三下鄉”實踐團隊,共計150余名大學生深入壽縣鄉村一線開展文化傳承、支教幫扶、產業調研、志愿服務等多元服務,以專業力量賦能鄉村發展。凝聚共識促發展。開展“才聚壽春 筑夢青春”高校學子壽縣行、香港大學生暑期實習壽縣行等活動,邀請省內外高校學子走進壽縣感悟歷史文化、體驗特色非遺項目、了解產業布局與人才需求。聘任10位“青年人才聯絡大使”,為后續人才回引奠定良好基礎。
深化全流程保障。建立“專人負責、全程跟進”的保障機制,為實踐大學生協調解決食宿、交通等實際困難,為參與人員購買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團壽縣縣委負責同志深入政務實習崗位、實踐點開展走訪慰問,與大學生面對面交流,了解工作進展與需求,讓學子們深切感受到組織關懷。進行多維度宣傳。以“壽縣青年”微信公眾號為核心陣地,開設“青春三下鄉”“揚帆計劃心得”等專欄,累計發布活動報道、心得體會50余篇,生動展現大學生實踐風采。同時積極向上級媒體推送活動信息,形成立體宣傳矩陣,有效擴大社會實踐活動影響力。開展針對性調研。設計線上調查問卷,面向實習大學生開展意見征集,回收有效問卷70余份。針對“崗位匹配精準度、實踐周期設置”“大學生實習培訓”等方面的意見建議進行梳理總結,為后續活動提質增效明確方向。
團壽縣縣委工作人員表示,未來將以“提質增效、長效常態”為目標,深化校地合作機制,加強青年人才情感聯結與政策引導,引導廣大青年將個人理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吸引更多青年學子返鄉創業就業,以青春之我、奮斗之我為壽縣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汪丹丹
責任編輯:李志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