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新期間學校給當天生日的新生手寫生日賀卡送祝福
跨越4000多公里的新疆學子、手牽七旬奶奶上大學的堅強女孩、四位同名“張昊”的奇妙相遇、高中同窗大學再聚的“鐵三角”......這些看似小說情節的故事,正在淮師的迎新現場真實上演。
用師院鏡頭,記述師院故事。讓我們一起跟隨大學生記者團的同學們一起深入2025年淮南師范學院迎新現場,走近這些溫暖、驚喜又充滿力量與感動的迎新瞬間。
電子工程學院人工智能專業趙思媛開心收到生日祝福
“生日快樂!”親愛的學弟學妹
“太驚喜了!沒想到學校會這么貼心,一入校園就有黨宣大學生記者團的學長學姐們給我送上了手寫的生日賀卡,并共同祝我生日快樂。”來自電子工程學院人工智能專業的趙思媛開心地表示。開學日與生日的奇妙碰撞,為他們的大學初體驗暈染出溫暖又別致的色彩。
在趙思媛眼中,生日與開學都是“新起點”,雙重喜悅讓她滿心雀躍。初入校園,她便愛上了這里的“大花園,好景色”,素未謀面的學長學姐給予的暖心祝福和友善室友們的互相幫助更讓她迅速褪去陌生感。對于未來,她充滿期待,計劃加入學生組織、競選班委,在結交志同道合的朋友的同時,讓大學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真是浪漫的‘巧合’!當踏入大學校門的第一時間,沒想到最大的驚喜來自記者團的學長學姐們。”來自文學與傳播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孫玉奇表示,“生日與開學相伴,沒想到會在學校收到大大的驚喜。希望這種緣分是我大學生活的完美開端。”談及對學校的印象,他贊不絕口,“各項設施齊全,室友也十分友好”。面對全新旅程,他也給自己定下了清晰目標,計劃全力備考研究生,爭取繼續深造。
四名“張昊”在淮南師院相聚
“尋找張昊特別行動!”緣分讓四名“張昊”齊聚淮師
“昊”字,寓意著廣大無邊,承載著家人對孩子胸懷廣闊、未來光明的期許。帶著這份美好的祝愿,今年我校迎來了四位分別來自安徽馬鞍山、蕪湖、安慶和山西臨汾的“張昊”同學。據悉,四位張昊都是“帥小伙”,分別考入了我校漢語言文學、數字經濟、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和新能源材料與器件專業。
當得知校園里還有三個“自己”時,四人的反應則各不相同。來自馬鞍山的張昊因高中寄宿時常見同名同學,顯得十分平靜;臨汾的張昊最初則以為是新型詐騙手段,得知真相后,對學校工作的用心感動不已,對千里之外的大學滿心期待;蕪湖的張昊直呼“一臉蒙”,他此前從未遇到過和自己同名的人;安慶的張昊則有一種說不出的感覺,同一所大學里有了“其他的我”讓人感覺非常奇妙。
如今,四位“張昊”在大學生記者的牽線搭橋下,相互添加了好友,為彼此送上了祝福。他們都希望,在大學四年里,能和“同名”的伙伴成為要好的朋友,一起努力在各自的專業領域學好本領,收獲知識與成長,讓這段特別的緣分,在青春校園里綻放出別樣光彩。
闞緒升、闞緒會、闞緒民三姐弟合影
“一門三杰” 闞家姐弟三人會師同一所大學
2025級的新生中,我們迎來了一對親姐弟闞緒升、闞緒會,據悉他們今年雙雙考入了淮南師范學院,分別被自動化專業和園林專業錄取。更加讓人驚喜的是,在記者采訪時得知,他們的大姐闞緒民早在2024年便考入學校園林專業,為他們來校求學探明了道路。
“寒暑假的時候,我和二姐經常聽大姐分享在淮師學習生活的故事。精彩的大學生活,讓我們無比向往。”面對采訪時,弟弟闞緒升開心地表示。出于對編程和電路等理工科內容的熱愛,弟弟闞緒升選擇了自動化專業。從小便喜歡花花草草的二姐闞緒會則追隨著大姐的腳步學習了園林專業。
提到親姐弟三人同校這件事情,闞緒升欣喜之情溢于言表,“我們能在同一所學校上大學真是太幸運了,我們三人小時候感情就非常深。我們非常珍惜在同一所大學讀書的緣分,將來我們打算相互督促、好好學習,為四年后面向社會打下堅實基礎。”
董祖澤、蒲雨晨、徐沁心昔日同窗大學再相逢
同窗再聚 初入大學三人組又在同一班級!
“真沒想到高中的‘鐵三角組合’,大學還能在同一學院、同一班級再相聚!”...
在文學與傳播學院25級漢語言一班,董祖澤、蒲雨晨、徐沁心的重逢成了班級里最暖心的話題。三人既是高中同學,如今又再次相聚在淮南師范學院,這是何等的緣分。在查到成績的第一時間,董祖澤和蒲雨晨幾乎是同時告訴了徐沁心自己被淮南師范學院錄取的這個好消息。時至今日,談起當時的場景,還是讓她直呼,“同時收到兩位同窗好友和自己一個學校的消息,不要太震驚”。當被問及三人的關系,董祖澤和徐沁心異口同聲說是“鐵三角”,蒲雨晨則覺得是“一起往前奔跑的隊友”。對于未來,他們的心愿簡單又堅定:一起考研、努力奮斗,做一輩子的朋友。希望這份從高中延續至大學的友情和緣分,能陪著他們在新的旅程里,繼續溫暖同行,劈波斬浪。
阿依提努克·托乎托孫從新疆克孜勒蘇來到淮南師范學院求學
4657公里的雙向奔赴 繪就青春逐夢的畫卷
追風趕月莫停留,平蕪盡處是春山。跨越4657公里,這是阿依提努克·托乎托孫從新疆克孜勒蘇來到淮南師范學院求學的距離。因為距離遙遠,當得知自己被錄取后,她便第一時間關注了學校的官方抖音賬號,美麗的校園環境和精彩的大學生活早就讓她的心飛躍了4000余公里,跨越山海來到淮南師范學院。踏入校園,面對大學生記者團的采訪,她充滿期待地說:“學姐學長都很熱情,學校環境也很好,和家鄉干熱的氣候不同,這里氣候溫潤,讓我覺得很舒適。”
占欣儀同學接受采訪照片
577分!教師夢讓我投入師院懷抱
衣著大方得體,笑容甜美,言語溫柔。“文靜、乖巧”這是記者對2025級小學教育專業定向培養師范生占欣儀同學的第一印象。據悉,她今年以577分(我校在安徽省內錄取的最高分)的高考成績考入我校,成為淮師大家庭的一員。
在采訪過程中她告訴記者,成為一名光榮的教師一直是她的心之所向,經過微信等新媒體平臺上的多方了解,更是讓她更加堅定了報考淮南師范學院的想法。
來校之前,她并不知道自己是最高分,與記者交流時,她驚喜地表示,“對于即將開啟的大學生活,我充滿了期待并已經做好了規劃。未來,希望能在師院的沃土上繼續努力學習、不斷成長,一步一個腳印,堅定朝著成為一名優秀小學教師的目標邁進。”
法學院25級社工一班劉佳佳合影
“你好,劉佳佳”同名同班的另一個我!
“班級名單里居然有另一個‘劉佳佳’?”看著法學院25級社工一班的新生名單,這讓來自安徽合肥的劉佳佳既驚訝又窘迫——她笑著回憶道,“當時第一反應是不會這么巧吧,一邊覺得很有趣,一邊忍不住擔心未來身處一個班,別人喊劉佳佳我是否該回頭。”
“特別希望能借著這個同款名字,和另一個‘我’成為好朋友。”劉佳佳開心地說。作為一個平日里愛看書、聽音樂的開朗女孩,此前雖遇過同名者,卻都是不同校不同班的“陌生人”。“同校同班又同名,就像冥冥之中有根線,用特殊的緣分把我們連在了一起”。在她看來,這份特別的緣分不僅是新奇的體驗,更讓兩人成了班級里的“明星”。
帶著奶奶上大學的堅強女孩張欣晨
攜愛同行 帶著奶奶上大學的堅強女孩
“爺爺前些年已經去世,爸爸媽媽為了一家幾口的生計在外地務工,所以從2022年考入大專院校開始,我就開始帶著因腦出血而半身不遂的奶奶一起上大學。”
在一群朝氣蓬勃、嬉笑打鬧,臉上略顯稚氣的大一新生中,有位小姑娘穿著樸素、沉穩干練,給人一種超出同齡人的成熟感。她便是來自機械與電氣工程學院25級自動化二班的張欣晨同學。她很開心踏入心中理想的校園,更開心的是學校通過了她的申請,同意她在校外租房,可以帶著年逾七旬的奶奶上大學。
“我是爺爺奶奶帶大的,他們養我小,我一定要養他們老。”平淡的話語背后,是這個“00后”女孩深植于心的孝心與擔當。雖然只有21歲,但是她已經習慣了一個人照顧奶奶的日常起居,嫻熟的動作和細心的照料,讓人忍不住感動落淚。
“從中職到本科,是一個跨越,更是一個新的開始。”張欣晨這樣定義自己的成長。談起報考淮南師范學院自動化專業的原因,張欣晨微笑著表示,“在合肥工業學校學習期間,2024年世界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的參賽獲獎經歷冥冥中點燃了我對自動化領域的興趣,也促使我堅定選擇了學校自動化專業。”
兼顧學業與照料老人并非易事。張欣晨坦言,自己仍在努力尋找平衡,深夜有時也曾感到疲憊,但奶奶拄著拐杖一點點地進步,讓她覺得一切都值得。習慣“報喜不報憂”的她,用單薄卻堅韌的肩膀,同時扛起了個人的夢想與家庭的責任。在她身上,我們看到了新時代好青年最動人的品質,孝敬長輩、懂得感恩。
這一天,是相遇,是啟程,更是無數溫暖的開始。
從新疆克孜勒蘇到安徽淮南,從追夢少年到帶奶奶上學的堅強女孩,從四個“張昊”的奇妙緣到“一門三杰”的親情相守——每一個故事都在告訴我們:大學不僅是求學的地方,更是夢想與溫情交織的舞臺。那些父母的囑托、志愿者的熱忱、師生間的關懷,連同新生們眼中的憧憬,共同編織成大學旅程的第一份禮物。愿2025級新生在淮南師范學院的每一天,都能延續這份初遇時的感動與勇氣。在未來的四年里,愿他們繼續保持熱愛、奔赴山海,在淮師這片沃土上,書寫屬于自己的青春華章。
(楊夢玉 崔穎 高璐 涂新宇 張天佐 李想)
責任編輯:李志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