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靈璧共青團立足地方文化特色,以青少年為紐帶,創新探索非遺傳承路徑,通過實踐活動、校社聯動、創新傳播等形式,累計覆蓋青少年超1.2萬人次,讓非遺文化在新時代煥發青春活力。
實踐教育筑牢文化根基。團靈璧縣委將非遺傳承融入青少年思想引領,依托少先隊活動課程,打造沉浸式非遺體驗。6月,在靈璧實驗小學湖光路校區開展《傳非遺文化 做美德少年》實踐活動課,通過雕版拓印、剪紙等非遺技藝教學,吸引200余名少先隊員參與,讓少先隊員感悟傳統文化魅力。聯合縣青年志愿服務隊打造“非遺雕版拓印”課堂,青少年在老師指導下親手制作拓印作品,感受雕版拓印的智慧,厚植文化自信。
校社聯動激發傳承活力。靈璧共青團深化校社合作機制,推動非遺傳承從校園走向社區。3月,共青團“伙伴計劃”在東北社區開展非遺臉譜繪制活動,青少年通過彩繪包公、張飛等經典臉譜角色,加深對傳統戲曲文化的理解。依托共青團“伙伴計劃”示范項目,將非遺與公益服務相結合,累計吸引200余名青少年參與,形成“實踐—傳承—創新”的良性循環。
創新傳播拓寬文化邊界。為破解非遺“斷代失傳”困境,靈璧共青團借力新媒體與科技手段,探索非遺傳播新路徑。通過新媒體平臺展示非遺文化,鼓勵青少年創作“國潮”文創,將傳統元素融入現代生活。此外,聯合學校開展“非遺進課堂”活動,開設菠林喇叭、剪紙、磬石琴等課程,讓非遺教育常態化、趣味化。
(李夢夢)
責任編輯:李志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