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寸土”生出“寸金”,推動制造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升級、提質增效,是我省提升產業競爭力、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路徑。
近日,記者從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獲悉,2024年度全省畝均效益評價已經完成,參評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畝均稅收達26.4萬元、畝均營業收入501.2萬元,較上年分別增長13.8%、9.9%。
“過去拼資源、比規模,如今看效益、論創新。‘畝均論英雄’讓我們更清楚自己的短板和優勢?!?在蕭縣經濟開發區,安徽林平循環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感慨道。作為“2024年安徽制造業企業畝均效益領跑者”之一,林平發展不僅獲得新增用地指標,還享受到試點項目申報、信貸優先等一系列政策紅利。
蕭縣的實踐是我省構建“畝均論英雄”改革科學評價體系的生動縮影。自2022年啟動“畝均論英雄”改革以來,蕭縣創新建立“縱向聯動+橫向協同”工作體系,縣委、縣政府主要負責同志帶頭遍訪規上工業企業,每周調度重點項目,形成“上下聯動、部門協同”的推進格局。在評價指標設置上,該縣推出“共性指標+發展指標”模式,規上工業企業既考核畝均稅收、畝均營收等核心指標,也兼顧研發經費投入強度、人才密度等發展潛力指標,還設置智能工廠、技改項目等13個附加指標,2024年更探索加入畝均利潤指標,讓評價體系更趨科學完善。
不僅如此,我省各地還結合產業特色細化評價標準。亳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聚焦中醫藥主導產業,將畝均技改投資、單位能耗營業收入等特色指標納入評價體系,2024年園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畝均稅收達69.51萬元、畝均營收 457.19萬元,均位居亳州市第一,并成功入選“2024年安徽省級以上開發區畝均效益領跑者”名單。銅陵義安經濟開發區則針對工業用地緊張的實際情況,將土地集約利用指標作為評價重點,2022年至2024年,園區畝均稅收從15.81萬元增長至30.86萬元,年均增長39.71%,連續兩年入選“安徽省級以上開發區畝均效益領跑者”名單。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血脈,也是“畝均論英雄”改革的重要支撐。作為省屬金融企業,徽商銀行率先響應改革號召,2022年推出“畝均貸”創新產品,構建“畝均企業貸+畝均項目貸”雙輪驅動模式,為不同類型企業提供精準金融服務。截至2025年8月末,徽商銀行“畝均項目貸”累計投放103.8億元,盤活低效工業用地4.05萬畝,“畝均企業貸”余額達470.3億元。四年來,徽商銀行累計為A、B類企業發放貸款1654.8億元,其中信用貸款890億元,有效緩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
“多虧了‘畝均項目貸’,我們才能順利完成11家低效企業的清退工作,為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騰出發展空間?!卑矐c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在徽商銀行9.9億元貸款支持下,安慶經開區菱北片區394畝低效工業用地實現“騰籠換鳥”。目前,安慶經開區已有工業企業近600家,其中規上企業108家,形成了以江淮汽車、振宜汽車、北汽福田為代表的整車制造集群。
除了金融賦能,我省各地還創新探索低效用地盤活路徑,讓“沉睡”的土地資源重新煥發生機。銅陵義安經開區創新“收購儲備+府院聯動+增資增容”模式,2024年通過收購儲備再出讓處置閑置土地8宗593.1畝,通過司法重整助破產企業“騰籠換鳥”,先后處置閑置低效用地21宗,總面積1200余畝,廠房24萬余平方米,成功引進新興技術產業中心、電子信息產業園等優質項目。
蕭縣則通過“工業上樓”模式拓展發展空間,經濟開發區打造四期標準化廠房及鄉村振興產業基地54萬余平方米,讓“平面發展”變為“立體拓展”。厚信門窗、碳致和環保能源、達姆仕化工等企業通過盤活閑置用地228余畝,迅速落地投產?!耙郧翱粗e置廠房可惜,現在通過‘政府收儲+二次招商’,不僅解決了我們的用地難題,還帶動了周邊100多人就業。”厚信門窗負責人說。
在“畝均論英雄”改革推動下,我省各地堅持創新驅動,以科技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培育新質生產力。亳州高新區聚焦中醫藥產業,搭建工業互聯網園區平臺,集成區塊鏈溯源、AI輔助新藥研發等功能,推動安徽雷允上藥業等龍頭企業開展藥品二次開發,其研發的復方蓯蓉益智膠囊有望成為首個用于治療阿爾茨海默病的中成藥。2024年,雷允上藥業實現稅收0.9億元、營業收入7.3億元,畝均效益位居全省同行業前列。
銅陵義安經開區以省級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示范園區建設為契機,推動120余家企業上云用平臺,60家規上企業完成智改數轉診斷,累計獲批省級兩化融合貫標企業3家、省級先進級智能工廠3家。園區內的安徽銅冠銅箔有限公司通過智能化改造,生產效率提升30%,產品合格率達 99.8%,成為國內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用銅箔的重要供應商。
從合肥、蕪湖、馬鞍山等城市的“領跑”,到亳州、宿州等皖北地區的“追趕”,我省“畝均論英雄”改革已形成上下聯動、全域推進的良好格局。截至2024年,全省共發放“畝均英雄貸”13036筆2950.1億元,2025年上半年再發放10070筆2236.9億元;蕭縣、銅陵義安經開區、亳州高新區等一批先進典型先后獲評全國、全省改革優秀單位,其經驗做法在全省乃至全國推廣。
(本報記者 豐靜)
責任編輯:祁夢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