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省黃山市歙縣璜田鄉璜蔚村,有一位老人用畢生精力守護著徽劇這門傳統的藝術,他就是“黃山好人”、歙縣慶升徽劇團副團長兼藝術總監朱祝新。從遍訪鄉村搜集資料到主持編著《歙縣徽劇志》;從躬身梨園籌建農民劇團,到復排經典劇目;從義務授課培育新人,到推動徽劇登上國際舞臺,他用行動詮釋著對徽劇的熱愛與堅守,成為徽劇傳承路上的重要推動者。
“璜蔚村既是擁有紅色歷史的革命熱土,也是徽劇重要發源地。”朱祝新常向來訪的人介紹道。作為土生土長的璜蔚村人,他自幼便在徽劇中長大,田間地頭的哼唱、戲臺上的精彩表演,“讓徽劇走出大山”的種子在他心中扎根。
2014年,在他的參與籌建下,黃山市唯一的農民徽劇團——歙縣慶升徽劇團正式成立。“劇團剛起步時,演員都是農閑時的村民,湊齊一套完整行頭都難。”朱祝新回憶道。他帶著團隊四處奔走,收集大量徽劇文史資料,先后復排了《穆桂英掛帥》《貍貓換太子》等十幾部傳統劇目。
如今,慶升徽劇團已有40余名演員,團員年齡最大的80多歲,最年輕的僅16歲。他們大多是本土農民,從小在祖輩的熏陶下,學習曲譜、唱戲,掌握了鑼鼓、徽胡、嗩吶、化妝等舞臺技藝,部分團員還能自己制作道具和樂器。“這十來年,我們從‘臺下湊數’到‘臺上出彩’,靠的就是一股子不服輸的勁兒。”朱祝新說,劇團的成長,正是徽劇生命力的最好證明。
“我從2023年下半年開始接觸徽劇,扮演的是穆桂英,穆桂英這個角色深深吸引了我。我在接觸徽劇時,從每個動作到每句唱腔,朱老師都很嚴格地教我,帶我去理解角色,讓我演得活靈活現,我非常感謝他。”璜田中心學校學生胡明慧曾向來訪者說過。多年來,朱祝新義務擔任璜田中心學校的“兼職”徽劇老師,每周都會到學校給孩子們上課,從唱腔、身段到表演技巧,耐心指導。在他的努力下,已有20多名學生愛上了徽劇,成為徽劇傳承的新生力量。
“我希望在有生之年,支持劇團的年輕一代,盡力把徽劇傳承下去。”如今70歲的朱祝新,依舊秉持傳承理念。他推動徽劇登上央視國際頻道,讓古老藝術走向世界;閑暇時編寫新劇目,為傳統注入新時代元素,他期待年輕人用鏡頭和創意讓徽劇“破圈”。
隨著璜蔚村“徽劇之鄉”的傳承步伐,徽劇正一步步邁向新時代,朱祝新用一生的堅守證明:非遺的生命力,在一代又一代人的熱愛與創新中。
(楊宇晨 吳文樺)
責任編輯:李志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