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愛守候 千里傳遞“生命火種”
淮南一青年醫生在肥捐獻造血干細胞
9月10日,來自安徽淮南的年輕醫生張斌斌,在中國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醫院)成功捐獻造血干細胞,挽救一位千里之外素未謀面的患者生命。他說,救死扶傷,挽救生命,是醫生的本分。
兩次為愛守候 終于傳遞希望
今年23歲的張斌斌,是皖南醫學院的一名畢業生,也是淮南東方醫院集團總醫院疼痛科的一名“新”醫生。
2021年7月,正值大一暑假,在淮南市謝家集區政府做志愿者的張斌斌,得知政府大樓內正在開展無償獻血和造血干細胞捐獻采樣活動,立刻到了現場。
“如果我的一點付出,能讓一個人重獲生命,這是作為醫學生最大的榮幸。”
當現場的紅十字工作人員向他宣傳造血干細胞捐獻時,沒想到,張斌斌早已有過詳細了解。“我是學醫的,知道很多患者都在等待‘救命的火種’,我來就是要獻血和留取血樣,給患者多一份機會,期待未來這份緣分能落到我身上。”
很快,2024年4月,張斌斌接到了來自淮南市紅十字會的電話,告知他的血樣真的與一名小患者初步匹配成功,他很是興奮。雖然還沒有正式成為一名醫生,但有機會能夠真正踐行救死扶傷的使命,張斌斌沒有絲毫猶豫,當即答應。然而,就在他期待下一步的通知時,卻得到消息:因患者原因,捐獻終止。
“當時確實有點遺憾,但我告訴自己,只要有需要,我隨時都在。”
就這樣,在等待中,今年8月底,又一個即將枯萎的生命向他發出“求救信號”。再次接到紅十字會的電話,得知自己又與另一名患者再次配型成功,且患者情況危急,需要盡快配合,張斌斌還沒等工作人員說完,就搶先答應,“生命為重,隨時配合!”
后續相關流程一切順利,中華骨髓庫加急下達捐獻通知。為了保障順利捐獻,張斌斌決定,獨自去完成這場生命接力。
9月10日,經過4個多小時的采集,張斌斌在中國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醫院),順利完成288毫升造血干細胞捐獻,用自己的青春熱血點亮一位患者的生命之光,也為自己多彩堅實的青春書寫出精彩的篇章。
堅定醫者初心 奉獻步履不停
“當醫生能減輕患者的痛苦,救護生命,是很有意義的職業,這是我從小就堅定的信念。”張斌斌的醫者初心,在大學學醫期間便已深深扎根。
為此,大學期間,在學業上,張斌斌主修麻醉學專業,同時,敏銳地意識到心理關懷對患者治療的重要性,又輔修心理學,憑借過人的毅力和艱辛付出,完成雙學位課程,為日后“身心同治”的行醫理念打下良好的基礎。
“好醫生需要好品行,醫學生不僅只是學書本,還要在實際行動中體驗、歷練,培養向上向善的德行。”除了學業優異,張斌斌同樣注重自己公益行動的歷練。雙休節假日,他帶領同學們組織開展各種志愿服務活動,走進養老院、福利院等,為老人和孩子送去歡樂和溫暖。
五年大學時光,張斌斌的綜合測評成績始終穩居全年級前列,連續四年斬獲國家級勵志獎學金和校“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干部”“優秀共青團員”等表彰,還曾在學校舉辦的麻醉技能大賽上獲得一等獎。今年3月,憑借優異的成績和豐富的實踐經歷,張斌斌順利入職淮南東方醫院集團,成為淮南東方醫院集團總醫院疼痛科的一名“新”醫生。
剛到科室時,他每天跟著主任查房、學習診療方案,下班后還會留在科室整理病歷,把當天遇到的疑難病例記在筆記本上,逐一查閱文獻、請教前輩。很快,他的心理學知識也派上了用場。接診病人,他總會花時間跟患者聊天,了解他們的生活習慣、個人愛好、心理狀態,并穿插分享康復案例,引導患者心理減壓,向患者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積極地配合治療,幫助他們樹立信心,看到希望。
入職僅3個月,張斌斌就以扎實的專業知識,在集團醫師節知識競賽中斬獲三等獎。
他說:“這次入職不久,就能以另一種方式挽救遠方一位陌生患者的生命,是我的幸運,也是我要當個好醫生的動力。”
責任編輯:杜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