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滁州學院生物與食品工程學院志愿者走進陽明社區,開展“暑食繽紛—‘健康飲食,安全成長’少先隊實踐營”食品安全系列科普實踐活動。團隊以“知識宣講+創意實踐”的模式,讓食品安全知識走進孩子們的生活,為少先隊員筑牢飲食安全防線,助力健康社區建設。
志愿者們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開展食品安全主題演講,結合“三無食品危害”“過期食品風險”等生活案例,生動解讀食品安全的概念與重要性,讓抽象的知識變得可知可感。
志愿者進行食品安全演講
在志愿者們的引導下,孩子們共同繪制食品安全主題海報,將“查看保質期”“辨別生產許可證”等要點融入畫筆,一幅幅充滿童趣的作品完成后被張貼在社區宣傳欄,成為社區里一道亮眼的科普風景線。
志愿者張貼海報
食品安全小課堂上,志愿者們系統講解食品選購時的“三看”技巧(看標簽、看產地、看儲存條件)、家庭儲存的“分區原則”(生熟分開、冷熱分離)以及烹飪過程中的衛生要點。
志愿者開展食品安全小課堂
在“食品安全小測試”環節,志愿者幫助孩子們鞏固食品安全知識,助力健康飲食。別開生面的測試活動輕松有趣,孩子們踴躍作答,為成績優異者頒發了卡通貼紙、營養小零食等獎品,讓孩子們在成就感中鞏固了所學知識。
食品分類接力賽則通過趣味互動幫助孩子掌握食品安全知識,孩子們分為三個小組,手持印有不同食品類別的卡片接力傳遞,快速將卡片歸至對應區域,培養分類能力和團隊協作意識,在游戲中強化健康飲食觀念,提升生活技能,同時傳遞節約與責任理念,為健康成長奠定基礎。
“小小營養師搭配大賽”中,隊員們先以“膳食寶塔”模型為例,講解“葷素搭配”“粗細結合”“色彩均衡”等營養原則,介紹不同食物的核心營養成分。孩子們分組行動,用仿真餐具模型擺出“營養午餐”,或是在畫紙上勾勒出“彩虹晚餐”,上臺分享搭配思路。“我們的午餐有青菜補充維生素,有雞肉提供蛋白質,還有米飯當主食!”稚嫩的話語中透著對科學飲食的理解,“營養均衡才能健康成長!”孩子們驕傲地說道。
在垃圾分類知識宣講中,志愿者們先是講解“廚余垃圾與其他垃圾的區分標準”等知識點,再通過“模擬垃圾投放”“分類知識搶答”等小游戲讓孩子們實踐操作,孩子們積極舉手搶答,快速準確地完成分類任務。活動得到滁州學院副校長王春和南譙區副區長王勇的高度肯定,他們表示,這樣的活動形式新穎、貼近生活,有效提升了少年兒童的健康意識與環保理念。
孩子們與領導進行合照留念
此次實踐活動累計服務少先隊員及家長200余人次,不僅讓孩子們的食品安全知識知曉率顯著提升,更帶動了“少吃零食多吃蔬菜”“主動分類垃圾”等行為轉變。作為一支兼具專業深度與實踐溫度的團隊,“暑食繽紛”實踐隊用行動詮釋了青年擔當:以專業知識為筆,為少年兒童繪制健康飲食藍圖;以創新形式為橋,讓科學理念融入日常生活;以精準服務為基,助力健康社區建設。未來,團隊將持續深化與社區的合作,推動科普活動常態化,讓青春力量在護航少年成長、建設健康中國的道路上不斷綻放光彩。
(臧杰、姚雨杰)
責任編輯:李志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