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重點新聞門戶網站
安徽青年報官方網站
安青網訊 地區生產總值五年連跨4萬億、5萬億兩個臺階,2024年達5.06萬億元;常住人口從凈流出變為凈流入15.7萬人,人口吸引力位居全國第六——在今日舉行的安徽省“十四五”經濟社會發展成就新聞發布會上,省發展改革委主任陳軍展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對于全國的年輕人而言,“江淮勢起”的浪潮背后,正蘊藏著實實在在的三大機遇。

機遇一:登高能級科創平臺,躋身“國家隊”
“科學技術要打頭陣”,安徽將打造科技創新策源地作為核心動力。這里不僅是“祖沖之三號”“本源悟空”等國之重器的誕生地,更關鍵的是,它為青年科研人員提供了稀缺的高能級平臺。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國家實驗室、乃至規劃中的未來大科學城,構成了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壓箱底”部分。
對于有志于前沿科技的年輕人來說,這意味著無需只盯著北上廣深,在安徽就能參與到世界頂級的科研項目中。更重要的是,安徽著力打通“政產學研金服用”鏈條,建立前沿技術“沿途下蛋”機制。數據顯示,全省科技成果轉化交易額突破1640億元。這意味著,年輕人的創新想法不再容易被束之高閣,而是有更大可能從“書架”走向“貨架”,甚至孵化出市值超百億的科技企業。
機遇二:入爆發式增長產業群,拿“新物種” 企業入場券
產業的質變是吸引年輕人的根本。安徽的汽車產業在“十四五”期間實現了歷史性突破,汽車和新能源汽車產量雙雙由全國第8位和第4位躍升至第1位,奇瑞集團更是躋身世界500強并成功上市。這背后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年均增長16.1%的強勁勢頭。
對于青年求職者來說,機會在于兩大方面:一是龍頭企業提供了大量高質量崗位。從奇瑞、江淮到大眾安徽全球研發中心,從長鑫存儲到陽光電源,這些快速成長的巨頭對研發、技術、管理、營銷等各類人才需求旺盛。二是“新星企業”創造了彎道超車的機會。在量子科技、低空經濟等未來產業先導區,安徽已集聚了100多家量子相關企業(全國首位),并培育了一批有影響力的“新星企業”。加入這些處于風口的“新物種”,無疑是青年獲得職業快速成長的捷徑。

機遇三:乘城鄉融合東風,選高性價比人生路徑
安徽吸引人的,不再僅僅是省會合肥。隨著“縣縣通高速”升級為“縣城通高速”,江淮運河貫通,1小時通勤圈形成,整個省域的聯動性大大增強,實現市市通高鐵、縣縣通高速、鄉鎮通干線公路、村村通硬化路。隨著江淮運河全線通航,安徽正式進入“雙通道達海、兩運河入江、河江海聯運”水運發展新格局。更關鍵的是,安徽扭轉了人口外流趨勢,這直接得益于城鄉融合發展的加速。
對年輕人而言,這提供了更具彈性的生活選擇:
落戶易:合肥主城區落戶限制進一步放寬,城鎮職工社會保險繳納時限由1年縮短至6個月,其他城市及所有縣城、建制鎮實現落戶零門檻。
安居易:與長三角其他核心城市相比,安徽主要城市的生活成本,尤其是居住成本,壓力相對較小。
生活優:五年改造6000多個老舊小區,新增大量綠地和停車位,義務教育階段隨遷子女在公辦學校就讀比例達98.3%, “老破小”“停車難”“上學難”等民生痛點得到有效緩解。
鄉村興:農村改革盤活了閑置資源,快遞全覆蓋打通了城鄉經脈,讓青年返鄉創業、參與鄉村振興不再是空想,而成為可行的選項。
“江淮勢起”不是一個抽象的經濟概念,它轉化為科創平臺的入場券、新興產業的就業崗、宜居生活的性價比。當一座省份既能承載前沿的夢想,又能安放踏實的人生,它自然就成為年輕人“用腳投票”的目的地。安徽“十四五”的答卷證明,它正在成為這樣的地方。
(本網記者 黃慧)
責任編輯:李志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