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重點新聞門戶網站
安徽青年報官方網站
在新興業態蓬勃發展的當下,越來越多的青年選擇在快遞物流、電商直播、網約服務等新領域就業創業。如何將這些“分散的星火”凝聚為“奮斗的炬火”,成為縣域共青團工作的重要課題。今年以來,團肥東縣委主動適應青年流向分布新變化,以“組織覆蓋”為基礎,以“服務凝聚”為核心,扎實推進新興領域團建“兩個覆蓋”,全力構建青年身邊“找得到、靠得住”的共青團。

聚焦黨建引領 下好系統推進“一盤棋”
團肥東縣委積極爭取縣委組織部、縣委社工部等部門支持,將團的建設嵌入全縣新興領域黨建整體布局,實現黨團工作同頻共振。在全縣各鄉鎮園區,黨建指導員同步擔任團建聯絡員,在摸排企業、走訪樓宇時,同步了解青年情況、推動團組織組建。通過黨建帶團建,不僅打通了組織覆蓋的“最后一公里”,更讓團的工作在基層有了堅實的“政治引領”和工作抓手。
聚焦精準施策 打通組織建設“關鍵點”
“青年在哪里,團組織就建在哪里”。面對新業態組織形態多元、青年流動性強的特點,肥東探索構建“數據篩查+實地走訪+行業歸口”三環聯動的精準摸排機制。
數據篩查明方向。聯合市監、人社等部門開展多輪數據比對,系統梳理全縣非公企業、新社會組織的基本信息和青年分布,精準鎖定未建團組織的重點對象,形成“一企一檔”動態數據庫。實地走訪核實情。組建由團干部、黨建指導員構成的“走訪小分隊”,深入電商產業園、物流配送站、青年創客空間等一線點位,面對面傾聽青年心聲,摸清組織形態、青年結構與現實需求。行業歸口促歸類。結合走訪結果,按行業類型、區域分布對企業和社會組織進行分類歸口,依托行業主管部門、屬地團(工)委開展針對性聯系與指導,為“一企一策”定制建團方案打下基礎。

在青年集中的商圈樓宇,推動建立“樓宇團組織”;在外賣騎手聚集的站點,指導成立“騎手團支部”;在青年創業者眾多的眾創空間,孵化“創客青年團支部......”一批批具有新興領域特色的團組織如雨后春筍般建立起來。僅第三季度,全縣就新建團組織超百家,越來越多的新興領域青年在身邊找到了組織歸屬。
聚焦服務暖心 打造青年身邊“加油站”
組織覆蓋是手段,服務凝聚才是目的。團肥東縣委緊扣新興領域青年最迫切的需求,推出一系列暖心服務項目,讓團組織成為青年信得過、靠得住的“娘家”。
針對快遞小哥、外賣騎手、網約車司機等新就業群體“一直在路上”的工作特點,依托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青年之家等,布點建設“青年加油站”,提供飲水、充電、休憩等便捷服務。持續開展“冬送溫暖、夏送清涼”等慰問活動,累計為快遞從業青年和一線公交司機等新就業群體開展關懷行動5次,覆蓋200人次,以實際行動詮釋“團”聚溫暖·青“新”相伴。
聚焦新就業群體子女“看護難”,聯合縣總工會、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在暑假開設19個“五彩假日”公益托管班,招募大學生志愿者提供作業輔導、興趣課程等;聯合縣總工會開展新就業群體子女“六一”關愛服務活動,為百余名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子女、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送去書包、文具、保溫杯等學習生活用品,讓孩子們在關愛中成長,讓青年家長安心工作。
圍繞青年婚戀交友、能力提升等成長需求,打造“肥東青年夜校”品牌,開辦課程42期,覆蓋1500余人次;組織“愛”在肥東·“才”與你相遇等青年人才交流聯誼會等系列活動3場,覆蓋200余人次,切實賦能青年成長發展,增強組織認同感和歸屬感。
從“夏送清涼”到“冬送溫暖”,從“微心愿”圓夢到“公益托管”服務,團組織的關懷如春雨般潤物無聲。一位參與過青年夜校的外賣騎手感慨:“在這里不僅能學到東西、交到朋友,更感受到了被關心的溫暖。”
下一步,團肥東縣委將繼續深化新興領域“兩個覆蓋”工作成效,推動團組織從“建起來”向“活起來”轉變,真正讓團組織成為新興領域青年成長路上的同行者、發展路上的護航人,為肥東高質量發展匯聚更加磅礴的青春力量。
(通訊員曾辰堃)
責任編輯:杜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