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重點新聞門戶網站
安徽青年報官方網站
“我們最大的期盼就是在家門口能‘出海’。蚌埠綜保區的封關運作,讓這份期盼逐漸成為現實。”11月20日,在蚌埠綜保區封關運作儀式上,安徽皖神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孫學君感慨。
當天,安徽對外開放版圖迎來關鍵補位——蚌埠綜合保稅區正式封關運作,10個涵蓋顯示模組保稅配套、數控產品分撥等領域的項目集中簽約,為皖北開放型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作為安徽省第6個、皖北首個綜保區,這片規劃面積為1.26平方公里的園區,從昔日荒地變成開放新高地,成為推動區域全面振興的“新引擎”。
“從無到有”的開放“新窗口”
驅車從G3京臺高速仁和集出入口進入蚌埠迎賓大道,行駛約4公里便抵達蚌埠綜合保稅區,眼前的一棟棟標準化廠房與保稅倉庫依次排開。綜合服務中心內,安徽自貿試驗區蚌埠片區管委會、蚌埠綜保區管理局、蚌埠海關等部門工作人員高效聯動,合力完成貨物的通關手續。
“4年前,這里還是一片荒地,如今成為皖北對外開放的‘新窗口’。”安徽自貿試驗區蚌埠片區管委會主任方浩亮告訴記者,“從無到有”的跨越,源于皖北破解開放瓶頸的迫切。
作為安徽人口密集、農業基礎雄厚的區域,皖北開放型經濟近年來呈現加速發展的態勢,但因長期受地理區位等限制,總體體量與沿江城市相比仍有差距。
為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系,2021年12月,蚌埠市啟動皖北首個綜保區申建工作。2024年7月,蚌埠綜保區獲國務院批復設立,今年10月20日通過驗收,一個月后實現封關運作。
“加速跑的背后,是皖北對開放的極度渴望。”方浩亮直言。
作為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綜保區具有開放層次高、優惠政策多、功能齊全、監管流程簡化等優勢。蚌埠綜保區的落地,使安徽省綜保區數量增至6個,數量位居中部第一。
蚌埠綜保區聚焦電子信息、汽車零部件、新能源、新材料等主導產業,推動發展新業態、新模式,聚力打造以保稅加工為核心、保稅物流為支撐、保稅服務為配套的產業依托型綜保區。目前,園區已完成內外卡口、監管場地、圍網巡邏道等監管設施建設,11萬平方米標準化廠房和4萬平方米保稅倉庫建成投用,水電路氣等配套一應俱全。
“這為我們外向型企業高質量發展帶來新機遇。”在蚌埠綜保區封關運作儀式上,來自宿州的安徽皖神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孫學君介紹,多年來公司外貿發展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報關出運時間的不確定性,需要公路運輸至沿海港口再報關“出海”,所需時間長,且容易受到天氣因素影響,蚌埠綜保區的封關運作,以及近年來皖北地區持續推進的通道建設,讓家門口“出海”逐漸成為現實。
企業賬本里的發展紅利
“出口貨物進入綜保區即被視為出口,退稅效率提升30%;境外貨物入區保稅;區內貨物交易免征增值稅和消費稅,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在蚌埠綜保區政策解讀會上,一系列優惠政策讓企業代表們倍感振奮。
更具優勢的是,蚌埠綜保區位于蚌埠國家級高新區與中國(安徽)自貿試驗區蚌埠片區范圍內,多重政策疊加賦能,形成獨特的開放生態。
安徽自貿試驗區蚌埠片區的創新基因尤為關鍵,自2020年揭牌以來,已孕育50多項制度創新成果。如今,這些創新成果正全面“嫁接”到綜保區,多式聯運“一單制”“一箱制”是典型代表。
針對內陸企業物流成本高、效率低的痛點,該模式打造“一次委托、一次結算、一箱到底”的全程運輸服務,使企業物流效率提升40%以上,鐵海聯運每箱降本500元,河海聯運每箱降本200元。
企業“出海”的法律風險也被精準破解。蚌埠片區設立全省首家涉外法律服務中心,推出“全球一小時”服務體系,涵蓋外貿合規、知識產權、糾紛調解等15大類158項服務,7×24小時在線響應。
“過去對海外法規不熟悉,遇到糾紛只能自認倒霉,現在有專業團隊支持,‘出海’底氣更足了。”一位參會企業負責人的話,道出眾多外貿企業的心聲。
政策紅利正轉化為招商吸引力。封關當天簽約的10個項目中,既有產業龍頭,也有服務平臺。
“蚌埠綜保區允許開展保稅加工、檢測維修等多元化業務,為企業轉型升級、延伸產業鏈價值鏈提供了廣闊空間。”蚌埠國顯科技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保稅維修模式在商品準入、通關效率、稅收政策等方面均有較大優勢,可以免除進口許可證件和全部進口稅款,降低海外產品售后維修費用,進一步提升產品國際競爭力。
國內領先的B2B電商平臺焦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計劃在蚌埠綜保區打造外貿綜合服務平臺。
“我們計劃每季度開展外貿培訓,覆蓋跨境電商運營、海外倉使用等內容,還將共建智能傳感、新能源產業鏈線上專區,借助平臺工具和流量渠道,幫助更多皖北企業開拓海外市場。”焦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蘇豫皖區域總經理陳靜表示。
加速皖北振興的“新引擎”
“當前,皖北開放型經濟面臨體量偏小、產業鏈條短、附加值低等問題,急需一個‘龍頭’平臺帶動,蚌埠綜保區正扮演這一角色。”安徽財經大學自貿區研究院副院長竇凱告訴記者,期待蚌埠綜保區能以1.26平方公里為支點,撬動整個皖北地區的開放發展,為區域融入國際市場搭建起關鍵橋梁,“依托這一平臺,皖北可望更好地承接長三角產業轉移,通過長三角港口群讓產品更快出海,形成陸海內外聯動的開放格局。”
竇凱認為,綜保區利用政策優勢吸引外向型高附加值企業入駐,圍繞蚌埠核心主導產業補鏈延鏈強鏈,形成的集聚效應將吸引上下游企業向蚌埠乃至皖北布局。
綜保區內企業對零部件和原料的大量需求,將催生對阜陽、亳州、淮南等皖北城市相關配套產業的需求。“綜保區有望成為皖北產業的‘增值服務中心’,面粉、中藥材等農產品進入綜保區后,經過標準化、品牌化包裝和深加工,再利用保稅物流功能出口,實現從‘原材料出口’到‘品牌產品出口’的轉變。”竇凱說。
物流樞紐的輻射效應同樣可期。綜保區集保稅倉儲、國際配送等功能于一體,將吸引大型物流商設立區域分撥中心。未來,皖北各地進出口貨物可在蚌埠綜保區集拼、分撥,通過淮河航運、京滬高鐵網絡便捷運往全球,顯著降低區域總物流成本。通過與蚌埠港、合肥中歐班列及沿海港口的“區港聯動”,皖北企業能在家門口享受與沿海城市同等的通關便利。
面對全國綜保區競爭激烈的格局,找準差異化定位至關重要。
南京大學長江產業發展研究院研究員逯建認為,蚌埠綜保區應立足皖北產業本底,優先從高端農業和特色產業入手,“這些產業跨境潛力大,能保證園區初始流量和良性運轉,待基礎牢固后再進行拓展,這樣可以有效避免盲目追求多樣化可能帶來的風險。”
“蚌埠綜保區封關運作只是開端,平臺要真正充分發揮開放賦能作用,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比如企業對政策的理解程度、多式聯運的銜接效率等,仍需持續攻堅。”方浩亮告訴記者。目前,蚌埠綜保區已創新實行“自貿片區管委會+綜合保稅區管理局+運營公司”的管理運營模式,管委會工作人員與運營公司團隊每周圍繞政策解讀、服務優化等主題展開研討,持續提升服務能力。
“我們將謀劃出臺具有競爭力的專項政策,解決企業關切的短駁運輸成本和倉儲物流費用等問題。”方浩亮說,下一步,將強化輻射皖北的“功能性”,主動走訪皖北各地海關、商務部門和外貿企業,摸清保稅需求底數,制定專項招商方案,舉辦專題推介活動,讓綜保區成為服務皖北振興的共享平臺。同時推進保稅微城、智慧冷鏈物流基地、國際科創制造中心等項目建設,開發綜合能源利用場景,建設智慧綠色綜保和“零碳”園區,并建立與招商績效緊密掛鉤的市場化薪酬和激勵機制,激發發展活力。
未來,隨著更多項目落地投產,蚌埠綜保區將通過成本優勢吸引企業集聚、產業鏈條聯動發展、物流網絡服務全域、創新模式賦能產業升級,不斷提升皖北地區在國內國際雙循環中的競爭力,使其成為安徽省乃至長三角地區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記者 孫言梅)
責任編輯:杜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