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們”,全心全意愛自己的學生,才能更好地走近學生,幫助學生。每學期,合肥市倫先小學舉行優秀教育敘事評選活動,為教師們搭建了一個分享與交流的平臺。在這里,教師們將用樸實的文字、真摯的情感,講述自己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點點滴滴。這些故事,或是課堂上的一次精彩互動,或是課后與學生的一次傾心交談;或是面對困難時的堅守與突破,或是見證學生成長時的欣慰與感動。每一個故事都生動展現了倫先小學教師們的教育初心與使命擔當,彰顯著他們對教育本質的深刻理解和不懈探索。在教育長河中,他們有熱愛,有溫度,有苦樂,有智慧,有反思,有進步,他們用具體行動,弘揚踐行教育家精神,爭做新時代“四有”好老師。讓我們共同聆聽那些最真實的聲音,那些生命拔節的聲音......
班主任的標尺與星光 —— 嚴慈相濟
吳蓉清
站在教室門口,我習慣性地整理了一下表情,眉頭微蹙,嘴角下沉,試圖讓自己看起來更威嚴一些。作為一名新手小白,這是我擔任班主任一年來養成的習慣——用刻意表現出來的“兇相”來彌補自己體型瘦小、聲音柔和的“先天不足”。直到那個午后,資深班主任成老師的一句話讓我開始重新思考班級管理的真諦。
“吳老師,當你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試圖讓他們對你產生敬畏之情時,首先應該努力贏得他們的喜愛和信任。”成老師的話語如同一束明亮的光芒,穿透了我心中那片迷茫的班主任工作迷霧。她向我闡述了一個深刻的道理:真正的威信并不是通過表面的嚴厲和苛刻來建立的,而是源自學生對老師的喜愛和敬重。因為當學生真心喜歡一位老師時,他們會自然而然地不愿意讓老師失望;而當他們對老師充滿敬重時,他們會自覺地遵守規則和紀律。這種由內心深處自發形成的秩序和紀律,比起單純依靠威懾和懲罰來維持的表面秩序,要穩固和持久得多。
我開始嘗試著做出一些改變。在早晨的讀書時間,我不再只是嚴肅地站在講臺上監督學生們,而是走到他們中間,和他們一起大聲朗讀,感受他們的熱情和活力。在批改作業的時候,我不僅僅指出他們的錯誤,還會在看到他們進步的地方畫上一個笑臉,以示鼓勵和肯定。課間活動時,我也會積極參與他們的游戲,聽他們分享生活中的趣事和經歷。這些細微的改變,逐漸讓整個班級的氛圍悄然發生了變化。
然而,慈愛并不意味著可以無限制地放任自流。在學習和行為習慣的培養上,我依然堅持嚴格的標準,以確保學生們能夠養成良好的學習態度和行為習慣。記得有一次,班上幾名學生連續幾天沒有完成數學作業,這讓我感到非常擔憂。我沒有簡單地批評他們了事,而是選擇放學后留下來,陪著他們一起補做作業。夕陽的余暉透過窗戶灑在課桌上,我們一邊討論題目,一邊聊著學習的重要性。這種帶著溫度的嚴格要求,反而讓學生們更加自覺地對待作業,明白了學習的責任和意義。
在班級管理中,“嚴”與“慈”就像鳥之雙翼,缺一不可。如果只有嚴格而缺乏慈愛,學生們可能會產生抵觸情緒,感到壓抑和不被理解;而如果只有慈愛而缺乏嚴格,學生們則難以建立必要的規則意識,容易變得散漫和無紀律。關鍵在于把握好分寸,在適當的時候展現適當的面貌。在課堂上,我要求嚴格,確保學生們能夠集中注意力,認真聽講;而在活動中,我則表現得親切隨和,讓學生們感受到輕松愉快的氛圍。對于原則性問題,我堅持底線,毫不妥協;而對于無心之失,我則給予包容和理解,幫助學生們從中吸取教訓,不斷進步。通過這種平衡的管理方式,我希望能夠引導學生們在嚴格與慈愛之間找到正確的方向,成長為既有責任感又有愛心的人。
在端午節即將到來之際,我特地為每一個孩子精心準備了一根五彩繽紛的手繩。這些手繩不僅色彩斑斕,而且每一根都編織著滿滿的祝福和期望。我懷著一顆樸素的心,希望這些手繩能夠陪伴孩子們度過一個充滿平安與喜悅的節日,同時也祝愿他們在成長的道路上健康茁壯。我將這些承載著深厚情感的手繩逐一贈送給孩子們,心中充滿了對他們的美好祝愿。
出乎我的意料,第二天當我走進辦公室時,發現我的辦公桌上已經堆滿了學生們親手制作的感謝卡。這些卡片上,用稚嫩的筆跡歪歪扭扭地寫著“謝謝吳老師”、“吳老師,您辛苦了”等溫暖人心的話語。看著這些充滿感激之情的卡片,我感到一股暖流涌上心頭,幸福感瞬間包圍了我。這一刻,我突然深刻地領悟到,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所傳遞的不僅僅是知識和智慧,更重要的是培養孩子們懂得感恩的心。這份來自學生的真摯感謝,讓我明白,教育的真正意義在于這種雙向奔赴的師生情誼。這種情感的交流和心靈的碰撞,才是教育最動人的地方。
一年的班主任工作讓我深刻體會到,教育并非簡單的“管”與“被管”的關系,而是師生共同成長的過程。“嚴慈相濟”并非一種固定的模式,而是一種動態的平衡藝術。它要求我們既要有原則性的堅定,又要有情感上的溫度;既要維護必要的紀律,又要尊重學生的個性。
現在的我,不再刻意練習“兇相”,而是努力修煉內心的從容與堅定。當學生犯錯時,我會先了解原因再決定處理方式;當班級取得進步時,我會與他們一同慶祝。這種既有規則又有溫情的班級氛圍,讓學生們既保持了良好的紀律,又擁有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
教育是一門藝術,而“嚴慈相濟”則是這門藝術的精髓。它提醒我們,最佳的班級管理不是讓學生害怕老師,而是讓學生因敬愛老師而自覺遵守規則;不是依賴外在的威懾,而是依靠內在的感化。這條道路或許比簡單粗暴的嚴厲更費心力,但它所收獲的,將是師生之間最珍貴的信任與情誼。(吳蓉清)
責任編輯:杜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