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訊 轉角遇見的游園里,孩子正在嬉戲打鬧;高架橋下的停車場里,車主笑著停穩了車......小空間、小角落裝著生活的小幸福。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背鞘懈聫膩聿皇呛甏蟮目谔?,而是落在群眾心坎上的實在事——讓坑洼的路變平,讓漏雨的屋頂不漏,讓傍晚遛彎有處歇腳,讓探訪親友找得到樓棟。
從看得見的街角微景,到摸得著的設施升級,安徽正以精細化管理為“繡花針”,把百姓對“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的向往,一針一線繡進城市的肌理里。
老舊小區“微改造”撬動幸?!按筇嵘?/p>
經過改造,東至縣政協宿舍老舊小區大變樣了。平整的路面、便民的停車棚、智能的充電樁以及配套的健身器材,是看得見的“面子”;而分流的雨污管道,則是筑牢生活品質的“里子”。
“以前下暴雨,小區地勢低、排水不暢,給我們生活帶了不便。現在雨污管道改造好了,心里總算踏實了!”居民顧節忠的話道出了大家的心聲。
老舊小區改造,是城市精細化管理的“民心工程”。
安徽堅持“百姓點單、政府上菜”的精準模式,精準改到居民心坎上。近年來,全省持續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截至2024年底,已累計改造8614個,惠及220萬戶居民,全面提升的居住環境與配套設施,讓居民多樣化、多層次的生活需求得到充分滿足。
老舊小區改造并非一勞永逸。安徽緊盯民生痛點,用持續的“微更新”提升幸福閾值。
年深月久,黟縣黟美小鎮樓棟標識褪色嚴重且位置隱蔽,讓外賣配送、親友探訪常遇“找樓難”。如今,通過增設太陽能照明“小區地圖”、樓號牌、樓棟方向指示牌,實現夜間可視功能,讓尋路不再犯難。
黃山市正以“小區亮牌”為切口,通過“微改造、微更新、微服務”的組合拳,讓群眾的獲得感在細節中不斷升溫。
閑置邊角地“巧變身” 解鎖便民“新場景”
從“臟亂差”到“小而美”,城市邊角地的華麗轉身,是安徽精細化管理的生動縮影。
近日,合肥長江西路與青陽路交口的高架橋下,一處由閑置空間改造的停車場正式投用?!霸伦饨鸩?00元,太實惠了!再也不用每天圍著小區兜圈‘搶車位’了?!备浇用窭钕壬臐M意,道出了改造的價值。
針對老舊小區“停車難”的痛點,蜀山區啟動“橋下空間煥新計劃”。通過微改造、精提升,在這片閑置空間里“擠”出50個停車位,讓“寸土寸金”的城市空間煥發新活力。
結合城市更新與老舊小區改造,我省指導各地市因地制宜,通過拆除違建、改造綠地、盤活空閑場地、優化綠化布局等一系列舉措巧妙化解停車難題。截至2025年5月底,全省已新增城市停車泊位165.49萬個,其中公共停車泊位27.97萬個,停車不再是糟心事。
邊角地的“逆襲”不止于停車場。在蕪湖的大街小巷,口袋公園隨處可見。曾經的邊角地按需定制,搖身一變成了大家愛去愛逛的“休閑驛站”。
近年來,安徽持續推進“口袋公園”建設,讓“開窗見綠、出門入景”成為市民的日常。建設過程中,各地融入適老化與兒童友好理念,增設活動場地、補充設施設備,打造多元文化空間。截至目前,全省已建成“口袋公園”888個。這些見縫插針的“小確幸”,正將便利與溫暖送到百姓身邊。
生命線工程 “強升級”筑牢安全“防護網”
地下管網是城市的“毛細血管”,維系著千家萬戶的日常生活。近年來,我省全力補齊市政設施短板,大力推進城市地下管網更新改造,2022年以來累計更新改造燃氣、污水、雨水、供水等地下管網1.6萬公里,讓城市“血脈”更暢通。
與此同時,城市安全生命線工程加速推進。通過數字化手段,實時監測城市的供水、排水、燃氣、供熱、橋梁、管廊等各類市政設施,對安全隱患做到早發現、早預警、早處置,保障城市安全運行。
前段時間,合肥市城市生命線工程安全運行監測中心通過監測值守發現,巢湖市亞父路與向陽南路交口附近電力井內出現甲烷濃度超限報警,并發布燃氣泄漏三級風險預警。相關單位接到預警信息后立即安排工作人員趕到現場處置,一場險情化于無形。
目前,我省已建成“1+16+N”省市縣三級城市生命線安全監測運行體系,布設18.7萬套感知設備實時監測3.1萬公里管網及325座橋梁,累計預警處置各類風險預警2300余起,實現城市主城區重大風險精準管控。
省住建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有序推進城市生命線安全二期工程,把應用場景拓展至燃氣終端等重點領域,并向縣城延伸,力爭今年底前全面建成。
從燃氣、供水、排水、橋梁到水環境治理、電梯安全,城市生命線的應用場景不斷拓展,精細化管理的觸角也隨之延伸。
一城之美,既要有顏值的驚艷,更要有品質的沉淀。在安徽,宜居、韌性、智慧的城市圖景正徐徐展開,這背后,是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執著追求,更是城市精細化管理邁出的堅實步伐。(記者 檀美玲)
責任編輯:杜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