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青網訊 “此刻我想請大家凝視這枚銀元。您看它邊緣的凹痕,那是1943年5月21日迸裂炮彈的彈痕。您觸摸這暗紅銹斑,那是37歲熱血最后一次灼燙大地的印記——今天,讓我們聆聽這枚沉默銀元‘講述’的故事......”日前,在“山河映忠魂”全國英烈講解員大賽安徽選拔賽上,馬鞍山市烈士陵園“90后”講解員曹佳以《從郵局局長到抗日先鋒》為題,從“一枚銀元”引入,深情講述了抗日英烈劉一鴻的感人故事。脫穎而出的曹佳將代表我省參加8月初舉辦的全國英烈講解員大賽。
“我的家鄉宣城市有著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我從小被紅色文化耳濡目染。我在大學學的是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每次逛博物館、紀念館看到講解員將一件件文物、一個個故事鮮活地呈現在我面前,我都會深受觸動”。去年5月,曹佳通過招考來到馬鞍山市烈士陵園工作,成為了一名紅色講解員。
“能夠代表我省參加全國比賽,對我而言是榮譽,更是責任。我要講好抗戰故事,把偉大抗戰精神一代代傳下去”。雖然在烈士陵園工作的時間不長,但是曹佳一直對這份工作心懷熱愛和敬畏。“抗日英烈劉一鴻的事跡中,最打動我的是他在彌留之際掏出了身上的銀元,向黨組織交上了人生最后一次黨費,他要求兒子繼承父志,革命到底。這種對黨忠誠,不怕犧牲的精神讓我深受觸動。”曹佳向記者介紹,時任新四軍十六旅四十六團副團長的劉一鴻在試炮過程中不幸被炸斷左腿,因失血過多壯烈犧牲,年僅37歲。2020年9月2日,劉一鴻被列入全國第三批著名抗日英烈、英雄群體名錄。工作中,每當走到位于馬鞍山市烈士陵園內的劉一鴻墓以及“一鴻亭”,曹佳都會駐足緬懷這位抗日英烈。
“革命先烈用鮮血鑄就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作為一名紅色講解員,我要做的就是讓更多人記住他們的故事,銘記歷史,緬懷先烈”。在曹佳看來,紅色講解員要以歷史真實性為根基,構建敘事的權威性。工作中,她習慣了定期查閱檔案館、抗戰紀念館的歷史資料,并及時更新知識體系。“面對不同群體,不能照本宣科地做講解機器,而是要分眾化地講解,以情節打動人、以細節感化人、以道理啟迪人”。曹佳表示,紅色講解員不僅是紅色故事的講述者,更是紅色文化的傳播者,只有不斷創新、以情動人,才能讓紅色故事“活”起來,讓革命精神“火”起來,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記者 謝婷婷 通訊員 張璇
責任編輯:李志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