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關鍵在人。如何讓更多青年人才能夠回歙縣、來歙縣,還能夠留得住、干得好?2021年,歙縣縣委組織部、縣農業農村局、團縣委聯合啟動“青農人”培育計劃,并出臺《歙縣“青農人”培育計劃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為發現和培育鄉村青年人才提供了制度保障。該縣多部門聯動,創新實施從精準尋訪到多維賦能的“青農人”培育計劃,讓青春力量在歙縣的鄉村沃土上澎湃涌動。
精準尋訪 繪制“人才地圖”
計劃的核心第一步便是精準尋訪,但尋訪不是“大海撈針”,而是有的放矢。記者從團縣委了解到,去年5月修訂的《辦法》緊密結合歙縣實際,將尋訪對象精準聚焦于農村電商、產業致富、文化創意、工藝傳承、基層治理等五大類青年人才。尋訪過程嚴謹務實:實地走訪田間地頭、生產一線,深入青年工作場景;廣泛征求屬地及主管部門意見;通過集中討論,重點考察尋訪對象的業績、影響力及帶動性。截至目前,該培育計劃已成功尋訪認定“青農人”60名,一張覆蓋全縣、分類清晰的“青年人才地圖”正徐徐展開。
今年4月以來,第四屆“歙美青農人”尋訪活動持續深化,團干部們的身影活躍在尋訪的路上。走訪不僅是認識,更是深度“把脈”:了解基本情況,摸清發展難題,探尋政策需求。同時,團縣委要求基層團干部主動對接,積極幫扶,深入挖掘事跡,為后續培育打下堅實基礎。
多維賦能 構建成長后盾
發現人才是起點,培育賦能才是關鍵。歙縣“青農人”培育計劃的核心優勢在于構建了一個賦能成長全周期的生態閉環,為“青農人”搭建了學習、交流、建功和宣傳的平臺,提供金融、補貼、生活、創業、婚戀、政策等保障,讓“青農人”在奮斗路上插上騰飛的翅膀。
金融與補貼“輸血強基”。培育計劃積極幫助“青農人”對接資源,爭取市、縣青年創意創新創業項目評選資金補助14.6萬元,發放一次性補貼5.5萬元,有效緩解了“青農人”創業初期的經濟壓力。技術與智力“充電續航”。培育計劃積極鏈接高端智力資源,對接省青年專家(博士)科技助農服務團,精準幫助“青農人”解決產業發展中的技術瓶頸;推薦“青農人”參加各類培訓50余人次,不斷提升其專業技能和綜合素養。平臺與榮譽“搭臺唱戲”。培育計劃大力搭建宣傳展示平臺,拍攝“青農人”宣傳視頻,精心編發“青農人”典型事跡宣傳33期,提升了“青農人”的知名度和影響力;積極推薦“青農人”獲評市級以上榮譽20余人次。關愛與歸屬“暖心聚力”。培育計劃為“青農人”提供生活保障、婚戀關懷等舉措,切實解決他們的“急難愁盼”,增強其扎根鄉村的歸屬感和幸福感。
閉環效應 綻放青春光芒
從精準尋訪到多維賦能,歙縣著力打造的“青農人”培育閉環最終指向“服務大局、建功立業”。被賦能的“青農人”正成為激活鄉村的“一池春水”。
充實的人才庫是寶貴財富。“通過持續實施培育計劃,團縣委建立的青年人才庫不斷充實,對青年人才的政策支持、服務保障、資源鏈接更加精準順暢,青年人才的幸福感、獲得感顯著增強。更重要的是,這些被點燃的‘星火’正以其創新理念、專業技能和實干精神在各自領域發光發熱。”團縣委相關負責人介紹。
團縣委將摸排更加精細,加大走訪和宣傳力度,讓青春在“歙采繽紛”的畫卷上綻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記者 謝婷婷 通訊員 謝楨 王振凱
責任編輯:李志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