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近日,國家林草局竹子研究開發中心組織的發展中國家人工林可持續發展管理官員研修班,把課堂搬進安徽省岳西縣的山野溪邊,一場別開生面的“國際課堂”在青山綠水間生動開講。來自亞洲、非洲、拉丁美洲、澳洲等地的7個國家28名林業官員化身學員,深入大別山腹地,實地探察中國人工林可持續發展的生產實踐,聆聽科技與生態共鳴的“中國故事”。
在安徽納福迎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物聯網控制中心,顯示大屏上實時跳動著數萬株香榧樹的生長數據——溫度、濕度、花果狀態實時可視化呈現。學員們舉起手機,不斷記錄著傳感器、5G通信、大數據智慧平臺如何讓“樹木的生命脈動”可感知、可調控。
“每棵樹都是一個數據終端。”中方陪同人員翻譯著技術人員的介紹,學員們深入香榧基地,親手觸摸這些科技賦能的青蔥林木。
本次教學的核心觀摩點是國有林業總場妙道山林場的林下經濟現場,總場場長儲鵬程的講解不時被學員們打斷:林下種植天麻怎么實現生態循環?復層林經營模式如何提升森林碳匯?......人工林可持續經營的岳西經驗顯然引發了他們的實際關切。
午間,研修班學員們在妙道山國家森林公園的清涼林海間漫步,看游人如織、拍游云戲峰,親身體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在岳西縣的成功實踐。
合肥晚報-合新聞記者 莊文倩
通訊員 汪敏 胡岳慶
責任編輯:杜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