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社區圖書角整理2小時,積4分;為獨居老人代購藥品,積6分......”近日,池州市貴池區秋浦街道湖心社區青年志愿者小林的“積分存折”又多了一筆記錄。這個看似普通的積分賬本,正悄然改變著社區青年的參與熱情,成為激活基層治理的“青春密碼”。
從“旁觀者”變“掌舵人”
“以前覺得社區事離自己很遠,社區里的大小事務,總感覺是居委會和老年志愿者們的‘專屬領域’,我們年輕人插不上手,也沒太多動力參與。現在積分就像船票,讓我們有動力登上治理這艘船。”社區青年議事會成員小周感慨地說。如今,在湖心社區,青年志愿者們不再是社區事務的旁觀者,而是成為積極投身其中的“掌舵人”。
為充分調動青年參與社區治理的積極性,該社區精心將治理需求拆解成可量化的“積分任務清單”,涵蓋了社區生活的方方面面。從日常的鄰里幫扶、環境維護,到重點項目如老舊小區改造、智慧社區建設,再到創新型的社區文化活動策劃,每一項任務都對應著不同的積分分值。例如參與“加裝電梯協調會”一次積10分,這不僅考驗著青年志愿者們的溝通協調能力,也讓他們深入了解社區基礎設施改造的重要性;又如拍攝社區治理短視頻獲贊超千次積20分,鼓勵青年利用新媒體平臺,傳播社區正能量,提升社區影響力;再如牽頭解決“飛線充電”問題積50分,促使青年發揮主觀能動性,為社區安全隱患排查貢獻智慧和力量。
積分能“變現”
“150分換了牙科診所洗牙券,300分兌了暑期公益班的名額,這積分比現金還實用!”志愿者王女士展示著她的兌換記錄。在湖心社區,積分不僅是青年志愿者辛勤付出的榮譽象征,更能兌換實實在在的權益,讓服務價值看得見、摸得著,極大地激發了青年參與志愿服務的熱情。
社區積極聯合周邊12家商戶,成立“積分兌換聯盟”,構建起多元化兌換體系。從日常生活服務,如理發店的折扣券、超市的購物滿減券,到休閑娛樂體驗,如電影院的觀影券、中醫理療館的體驗卡,再到教育培訓資源,如少兒藝術培訓機構的試聽課程、老年大學的書法課程的短期培訓名額,豐富多樣的兌換選項滿足了青年志愿者們自身及其家人們的不同的需求和興趣。
積分繪就共治共享新圖景
“積分不是目的,而是讓青年與社區產生深度聯結的紐帶。”社區黨委書記介紹,推行積分制以來,青年志愿者隊伍從120人壯大到380人,平均年齡28歲,累計服務時長超1.2萬小時。足跡遍布社區的每一個角落,從關愛孤寡老人、幫扶困難家庭,到參與社區環境整治、文化活動策劃等,處處都有他們忙碌而堅定的身影。在近期的“老舊小區改造”項目中,青年志愿者組成“民情速記隊”,用積分兌換的錄音筆記錄居民訴求,形成的《改造需求白皮書》為施工方案優化提供了關鍵依據。“現在走在社區里,總能看到年輕人忙碌的身影,他們用青春活力讓社區更有溫度。”居民劉大爺感慨道。
從“要我參與”到“我要參與”,湖心社區的“青春積分”正書寫著基層治理的新篇章。社區工作人員表示,在未來的日子里,湖心社區將繼續探索創新,不斷完善積分制管理模式,讓青春與社區治理深度融合,綻放出更加絢爛的光彩。
(紀池鑫)
責任編輯:祁夢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