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重點新聞門戶網站
安徽青年報官方網站
《流星背負投》驚艷烏鎮戲劇節
合肥原創戲劇團隊堅守初心終獲認可
《流星背負投》入圍烏鎮戲劇節青年競演單元。
2025年10月,第十二屆烏鎮戲劇節青年競演單元的舞臺上,來自合肥的NAC劇團帶著原創舞臺劇《流星背負投》完成了3場震撼演出。
這部從全國近600部作品中脫穎而出的入圍劇目,以柔道競技為載體,用雙線敘事探討中年危機與人生抗爭的深刻主題,不僅讓觀眾看到了合肥原創戲劇團隊的力量,更讓一段體育世家的熱血故事為人熟知。
10月29日,本報記者獨家專訪該劇導演、合肥青年戲劇人杜浦昊天,揭開這部作品背后的逐夢歷程。
從真實故事中汲取創作力量
當得知入圍烏鎮戲劇節青年競演名單時,杜浦昊天難掩激動。這個由合肥本土戲劇創作者組成的團隊,歷經4次投遞,終于首次以獨立團隊身份站上烏鎮的舞臺。
今年5月,烏鎮戲劇節青年競演啟動報名,以“流星、信用卡、牡丹花”為指定元素征集作品。NAC劇團耗時兩個多月打磨,用30分鐘的演繹讓評委和觀眾記住了這支江淮大地的戲劇力量。“我們想借競技體育的燃情敘事,宣戰庸常生活,這是創作的初心。”杜浦昊天說。
《流星背負投》的獨特氣質,離不開導演杜浦昊天身上流淌的體育基因。
杜浦昊天成長于柔道世家,外公是中國女子柔道隊的籌建者之一,母親深耕柔道行業多年。“我從小就聽著運動員的故事長大,見過她們奪冠的狂喜,也見過她們受傷后的落寞。”這些刻在記憶里的片段,最終成為杜浦昊天創作的源頭活水。
劇目主角柳牡丹的形象,正是融合了多位真實運動員的經歷。“故事的核心是一個曾經透支身體訓練的柔道運動員,因傷退出賽場后經歷生活磨難,最終重返奧運賽場并以招牌動作‘流星背負投’奪冠的故事。”杜浦昊天介紹,這個看似戲劇化的情節,實則是無數運動員人生的縮影。
而劇名中的“流星背負投”既是柔道的專業動作,更藏著創作者對人生的思考。“運動員將對手背負在身再奮力摔出的瞬間,那道弧線就像流星劃過。”杜浦昊天解釋,這個動作恰如人生路上背負壓力卻依然奮力前行的狀態。這種將體育動作與人生哲學巧妙融合的創意,成為劇目打動人心的關鍵。
在傳承中尋找創新路徑
《流星背負投》的成功,并非一蹴而就的偶然,而是NAC團隊多年深耕經典改編的必然結果。
作為導演,杜浦昊天有著一個堅定的創作理念:“在成為真正的創作者之前,要先學會駕馭經典。”
杜浦昊天畢業于安徽大學戲劇導演專業。從2016年創排畢業大戲開始,他便帶領團隊耗時8年完成了莎士比亞四大悲劇的青春版排演,從《奧賽羅》《麥克白》到《李爾王》《哈姆雷特》,每一部作品都融入了團隊對經典的全新理解。
此外,他們還改編《等待戈多2.0》《俄狄浦斯王》等劇目,甚至將荒誕派喜劇《椅子》改編成無語言的肢體劇,通過面具表演講述爺爺奶奶的愛情離別故事。“改編經典不是簡單的復制,而是要找到經典與當下生活的連接點。”
這種對經典的深耕細作,為原創作品積累了深厚的創作功底。在《流星背負投》中,團隊創新性地采用雙線敘事結構,在柳牡丹的競技故事之外,嵌套了《等待戈多2.0》中人物的敘事框架,形成虛實交織的藝術效果。
“這種結構可能不符合傳統的敘事邏輯,但卻能引發觀眾對‘真實與虛構’‘等待與堅守’的深層思考。”杜浦昊天解釋道。
對于為何長期堅持改編經典,杜浦昊天說:“在沒有成為藝術家之前,世界上已經有太多優秀作品,我們需要先學會理解和呈現這些經典,才能夯實基礎。”他認為,經典作品在當下依然能引發共鳴,我們要做的就是搭建經典與當代的橋梁。
烏鎮賽場的回響:堅守初心終獲認可
10月的烏鎮劇場,《流星背負投》完成了3場漸入佳境的演出。從首場的緊張忐忑到第三場的收放自如,團隊用“竭盡全力”詮釋著對戲劇的熱愛。
“我們不求獲獎,只想讓大家看到合肥戲劇人的模樣。”杜浦昊天的話道出了團隊的心聲,而這份純粹的堅守,也換來了最真摯的反饋。
“在這部劇里,看到了演員本身的能量。”“30分鐘每一字每一句都言之有物,完全看懂了創作者的用心。”這些好評如同一劑強心針,讓大家更加堅定了創作理念。隨著演出場次的增加,越來越多的觀眾被這部作品打動。
同行的認可更讓團隊備感振奮。在青年競演的交流中,多個劇組的創作者主動與他們探討創作思路,稱贊“體育題材的戲劇能做得如此有深度,非常難得”。
對于這部作品的未來,團隊已有清晰的規劃。短期來看,他們希望將烏鎮的完整比賽版帶回合肥,讓家鄉觀眾看到這部入圍作品的風采。
從合肥的小劇場到烏鎮的大舞臺,NAC劇團用《流星背負投》證明了本土原創戲劇的潛力。這部融合了體育熱血與人生思考的作品,既是對運動員堅守精神的致敬,更是對所有用力生活者的禮贊。
正如劇中臺詞所言:“試一試,萬一這一次就成了呢?”《流星背負投》創作團隊用實際行動證明,只要堅守初心、腳踏實地,本土原創終將如流星般劃破夜空,綻放璀璨光芒。
合報玩轉合肥融媒體工作室
合肥晚報-合新聞記者 夏偉
責任編輯:杜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