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重點新聞門戶網站
安徽青年報官方網站
連日來,定遠縣教體局通過名師示范、專題講座、互動研討、結對共建等多種形式,在全縣教育系統高頻次、廣覆蓋開展了一系列以優質課展評等內容為重點的“送教下鄉”活動,為全縣城鄉教師搭建了一個高水平的學習交流平臺。目前共開展相關活動8場,近500名各學科教師廣泛參與,取得積極反響。

精心謀劃,構建全域聯動教研格局
活動中,縣教體局教研室牽頭,同時聯合“韋鳳娟初中語文名師工作室”“郭后會小學語文名師工作室”“丁紅小學數學名師工作室”等優質教育資源,精準對接不同鄉村教研片區、不同學段、不同學科教師的發展需求。從張橋中學的初中語文專場,到池河中學的初中物理研討、池河小學的小學語文展評,再到永康小學教育集團的數學專場,活動安排均緊湊有序,覆蓋范圍廣泛,形成了“縣級主導、片區承辦、名師引領、全員參與”的城鄉全域聯動教研新格局。這種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相結合的主動性規劃,確保了教研活動“送”有所需、“培”有所獲,將優質教育資源直接輸送到教育一線,特別是有力激發了基層鄉村學校的教研活力。


周密組織,確保教研活動取得實效
每一場活動都遵循清晰規范的流程,即始于高質量的獲獎優質課或示范課展示,承于執教教師說課反思與參會教師互動評議,轉于學科專家或教研員的專業點評,合于活動總結與未來展望。在張橋小學的活動中,蔣明惠老師的《搭船的鳥》和陳華麗老師的《黃山奇石》,充分體現了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的課程理念;在池河小學,鄧林老師執教的《司馬光》則展現了精準的問題設計與情境創設。此外,每一節展示課都能成為研討的鮮活樣本。在張橋中學、池河中學等教研現場,聽課教師積極發言,董云艷等教研專家進行細致點評,既肯定亮點,也提出建設性意見。這種規范的“展示—評議—引領”的閉環模式,確保了教研活動不流于形式,而是真正指向課堂教學的改進與優化,體現了嚴謹務實的工作作風。


科學引領,推動核心素養精準落地
所有交流研討與報告講座都緊密圍繞“核心素養”落地這一中心主題展開。在池河中學的物理專場,教研員吳坦所作的《初中物理新課標解讀》專題報告,從“核心素養導向”“跨學科實踐”“學業質量標準”三個維度,結合李瑞佳老師《光的直線傳播》一課中的“光與生活”實踐環節,深入剖析如何將科學探究、科學態度等素養目標融入日常教學。永康小學教育集團的數學教研中,陳瑩老師的《深化“教學評一致性”實踐,構建數學本質課堂》專題講座,則為數學教師提供了將理論轉化為實踐的操作路徑。張伍杰老師的專題報告《任務驅動,情境浸潤——小學生古詩詞閱讀教學探索》,以及肖莉鳳老師《從“經驗”走向“精準”》的講座,都強調了通過創設真實情境、設計驅動性任務來組織教學,引導學生從被動接收到主動探究,實現深度學習。

創新驅動,拓展校際資源共享深度
此次活動在機制上體現了多元創新,致力于構建長效發展的城鄉教研共同體。定遠縣花園湖小學與南京新浦實驗小學開展的結對幫扶交流活動,是本次“送培送教”大背景下的創新延伸,雙方不僅開展了課堂研討,更聚焦熱點難點,召開座談會,在“優勢互補、協同發展”原則下,達成了深化課堂共建、開展常態化線上教研、推進課題研究合作、完善資源共享體系、建立動態優化機制等五項共識?!耙粋€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很遠。這種大規模、跨片區的教研,促進了教師間教學理念與方法的碰撞,形成了‘互相交流、研討、共同進步’的良好生態。”池河中學一名教師在分享感悟時對此類活動表示充分肯定。
本次主題教研活動是定遠縣教體局推動教育教學綜合改革、促進城鄉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一個生動縮影。它依托科學的布局、規范的組織、科學的引領和創新的機制,憑借教研為引擎、共建為思路、互學互鑒為目標,有效發揮了“三名工作室”等優質教育資源的輻射帶動作用,為鄉村薄弱學校教師專業成長注入了強勁動力,也為深化教育綜合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供了有效路徑。
(蔣華進 李秀娟)
責任編輯:李志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