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重點新聞門戶網站
安徽青年報官方網站
安青網訊 為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用好紅色資源、傳承紅色基因,合肥工業大學宣城校區(以下簡稱“宣城校區”)深耕紅色皖南,精心打造原創舞臺劇《守護六號銀像》。該劇作為校地共建“行走的力量”尋訪紅色皖南實踐的重要成果,于11月14日在宣城校區報告廳展演,讓紅色皖南的記憶在校園內熠熠生輝。
《守護六號銀像》舞臺劇劇照
演出現場,座無虛席,燈光漸暗,大幕徐啟。演員們通過精湛的演技和飽滿的情感生動塑造了梅大棟、梅母、朱少白等有血有肉的角色形象。該劇以“守護六號銀像”為核心線索,串聯起“接像——送像——托像——守像”四幕動人篇章。當“人在像在,像失人亡”的誓言響起,當信仰的光芒穿越時空照亮舞臺,許多觀眾熱淚盈眶,掌聲經久不息。展演結束,現場還特別采訪了旌德縣梅氏后人梅旌俊先生與舞臺劇主創、主演等師生團隊。
展演落幕,團宣城市委書記劉樂樂、宣城校區團委書記徐姍姍共同為“守護六號銀像舞臺劇團”臨時團支部授旗,期望劇團發揮基層團支部戰斗堡壘作用,傳承紅色基因,擔當時代使命。
宣城校區黨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蔣傳東發表講話,在充分肯定尋訪紅色皖南實踐項目育人價值的同時,也期望劇團以本次展演為契機,把紅色資源育人的文章做得更實、更深、更精彩,以此次匯報演出為起點走向更廣闊的舞臺。
《守護六號銀像》舞臺劇是宣城校區依托紅色皖南豐富資源,將地方紅色文化深度融入“大思政課”建設的關鍵實踐,也是宣城校區“黨團有力量”行動計劃(涵蓋信仰的力量、行走的力量、榜樣的力量)中“行走的力量”的重要體現。為還原歷史,主創及主演團隊多次奔赴旌德縣龍川村革命舊址開展調研,深入旌德縣檔案館挖掘史料。劇本歷經三屆師生的接力創作,在宣城市相關專家團隊的指導下,經反復研討、精心打磨,最終成功將這段崢嶸事跡真實而藝術地呈現在舞臺之上。
學生對話梅氏后人
學生瞻仰馬克思六號銀像
宣城校區將繼續深耕皖南紅色沃土,不斷探索紅色文化育人的新路徑、新載體,教育引導廣大師生堅定理想信念、賡續紅色血脈,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在新時代譜寫絢麗的青春華章。
(記者 謝婷婷 通訊員 郭州平 高敏)
責任編輯:杜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