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和水利工程學院攜手浙江同濟科技職業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組成皖浙實踐團,深入黃山市歙縣和杭州市建德市,聯合開展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圍繞“新安江模式”生態補償機制展開專題調研。
黨建引領聚合力 智慧賦能開新局
實踐團與全國人大代表、安徽歙縣大茂社區黨總支書記姚順武圍繞黨建引領、生態文明與“兩山論”實踐開展交流。大茂社區以“黨建鏈”串聯發展脈絡,通過“黨支部+合作社+農戶”模式,推動枇杷產業鏈升級,社區依托新安江生態資源發展靈芝等生態養殖,開發《新安江生態補償機制》等特色研學課程,文旅融合不斷增收。
在杭州建德市新安江街道,實踐團與街道聚焦黨建統領下的“樓里微光”志愿服務品牌展開座談。社區書記程斌表示,街道迭代升級“樓里微光”品牌,帶動居民參與環境整治、鄰里調解等事務,老舊小區煥發新貌,“微光”匯聚成照亮民生的星河,為城市基層治理增添了亮色,樹立了標桿。實踐團指導教師曹明為社區開展了一場精彩的主題微宣講。此次座談為學生搭建知行合一的實踐課堂,將書本上的知識與現貨的實際有機結合。
守護一江碧水 共筑生態屏障
實踐團來到歙縣“兩山”轉化創新實踐中心開展學習調研。“兩山”館全面展示了歙縣在新安江流域生態保護、生態價值轉化以及綠色可持續發展等成果。實踐團全面了解了全國首個跨省流域生態補償試點機制、生態文明建成的環境成效與生態“紅利”,見證了新安江模式從“一水共護”逐步邁向“一域共富”的實踐歷程。學生結合館內“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主題展區,對歙縣生態農業、文旅融合、和美鄉村等進行了調研。實踐團師生結合所學專業提出了數字鄉村建設、品牌營銷等建議。
作為華東地區的重要生態屏障,千島湖水庫連續多年年保持Ⅱ至Ⅰ類水質標準,為區域高質量發展注入“生態活水”。在杭州建德市農夫山泉新安江飲料有限公司智能化生產車間,通過參觀、座談交流等方式,深入了解當地依托千島湖優質水資源發展綠色產業的實踐路徑,“優質水源+智能智造”的雙重優勢,使農夫山泉的產品品質與生產效率實現協同提升,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生動寫照。
歙縣治水筑安瀾 新安調洪護杭城
師生在歙縣主城區進行了走訪調研,并與歙縣水利局副局長方珉進行了深入交流。新安江上游來水的持續壓力、山區性河道行洪斷面不足、以及下游建壩導致汛期水位頂托,帶來了歙縣“洪澇交替、旱澇并發”的復合型水患挑戰。為應對挑戰,歙縣將守護“一江清水出新安”作為重要政治任務,統籌推進“六大水網”建設,實現治水興利,長治久安。實踐團走進下游建德市新安江水電站,實地了解這座錢塘江流域防洪體系的“總開關”,該電站在2020年7月7日的持續強降雨中,首次實現9孔全開泄洪,確保了大壩安全,緩解了下游壓力。攔蓄洪水、削峰錯峰,新安江水庫大大減輕了下游杭州等地的防洪負擔。
新安江畔盆景秀 綠水青山幸福長
來到聞名遐邇的只賣花不打魚的歙縣賣花漁村,師生們穿梭于青石板巷道,挨家入戶訪談花農。調研發現,全村已形成盆栽、鮮切花、園藝苗圃三大業態,年產值不斷攀升,但物流成本高、品牌不夠響亮等問題仍待破解。近年來,該村把綠色作為鄉村建設的生態底色,大力發展盆景產業,特別是春節前后,這里的梅花爭奇斗艷,成為受人追捧的網紅打卡地。當地村民形象地說:“這里的青山就是我們的綠色存折”。
魚燈映生態 歙硯刻文明
瞻淇魚燈這一傳統民俗瑰寶,不僅承載著魚躍龍門的美好愿景,更折射出新安江流域天人合一的生態智慧。在非遺傳承人的指導下,團隊成員親身體驗魚燈制作的20余道工序。這些游弋的魚燈,恰似新安江中靈動的游魚,將生態保護意識以藝術形式代代相傳。走進徽州古城歙硯工坊,見證了傳承人手中的刻刀,雕刻著硯臺的紋路,更鐫刻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理念。正如歙硯需要歷經千萬次打磨方能成器,生態文明建設也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力量。
新安江畔譜華章,皖浙同心筑夢行。短短的幾天,師生們收獲滿滿,新時代的偉大成就感染著每一個人,皖浙同心守護一江清水使兩省師生的心靠的更近。新時代的筑夢人,正揚帆遠航。
責任編輯:李志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