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辦喜事講排場,一桌酒席動輒上千元,現在理事會給出了‘限高’標準,既省錢又有面子。”村民老徐一邊翻看《賽口鎮移風易俗倡議書》,一邊感慨。為深入推進移風易俗,培育文明鄉風,連日來,賽口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以“理事會長話新風”為主題,組織紅白理事會成員、村民群眾開展“圍坐式”面對面宣講,普及移風易俗政策,現場答疑解惑,收集社情民意,以“小切口”撬動鄉風“大文明”。
圍坐宣講“接地氣”,政策聲聲潤民心。賽口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始終將政策宣講作為移風易俗的“先手棋”,創新打造“圍坐宣講”模式,讓理論政策從“文件”走向“田間”,從“書面”融入“心間”。依托“鄉村大講堂”“道德講堂”“老年學校”等陣地,組建由鎮村干部、志愿者、老黨員組成的宣講團,用方言土語、鮮活案例解讀政策。志愿者們結合春節、中秋等傳統節日,將宣講搬到田間地頭、村口大樹下,與村民圍坐拉家常,讓政策解讀“零距離”。今年以來,全鎮開展各類宣講活動超300場,覆蓋群眾1萬余人次,政策知曉率達95%以上,真正實現了聲聲入耳、句句潤心。
理事帶頭“劃紅線”,陋習舊俗漸退場。移風易俗,關鍵在“破”,根本在“立”。賽口鎮以村規民約為“尺”,以紅白理事會為“劍”,劃出文明“紅線”,推動陋習“退場”。全鎮11個村(社區)全部修訂村規民約,將“婚事新辦、喪事簡辦”“抵制高價彩禮”“反對鋪張浪費”等條款寫入其中,并通過村民大會表決通過。紅白理事會成為執行主力軍,理事會由村干部、鄉賢、村民代表組成,對婚喪事宜提前介入、全程監督。為強化約束,賽口鎮推行“鄉風文明評議”機制,將遵紀守法、移風易俗等指標納入評議,評選出“星級文明戶”“五好家庭”等百余戶,讓先進“有面子”、后進“受激勵”。今年以來,鋪張浪費、薄養厚葬等現象明顯減少。
服務送到“家門口”,文明新風暖鄉里。移風易俗既要破陋習,更要立新風。賽口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將“服務”作為文明實踐的“金鑰匙”,通過“家門口”的貼心服務,讓文明新風可感可觸。打造“我們的節日”品牌,開展七夕家風故事會、重陽敬老宴等活動,讓傳統文化煥發新活力。整合團委、婦聯、司法所等部門資源,組建政策宣傳、健康義診、法律咨詢、技能培訓等志愿服務隊,每月開展“服務到家”活動。村民張大媽感慨:“以前不知道政策,現在志愿者到家門口講,還教我用手機查,太方便了!”今年以來,全鎮開展志愿服務活動超30余場,志愿者發放防詐騙、節儉辦婚禮等相關資料600余份,現場解答群眾疑問300余次。
“移風易俗不是‘一刀切’,而是讓群眾從‘看客’變‘主角’。”賽口鎮黨委書記表示。如今,走進賽口鎮,村規民約張貼于村口,文明標語隨處可見,紅白事簡辦成為常態,鄰里和諧、尊老愛幼蔚然成風。賽口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正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推動移風易俗走深走實,讓文明新風吹進千家萬戶,為鄉村振興注入精神動能。(汪慧)
責任編輯:杜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