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2025年合肥高新區中小學班主任研修班在杭州拉開帷幕。本次培訓為期5天,以專題學習、名校訪學等多元形式,助力班主任錘煉育人能力,打造“管理-育人-創新”三位一體的優秀隊伍。
開班儀式:凝心聚力啟新程
開班儀式上,學員代表王皖玥老師率先發言,既代表全體學員感謝高新區社會發展局提供寶貴學習機會,也從班主任視角表態將端正態度、嚴守紀律,全身心投入學習。
隨后,高新區教研室唐波老師明確了各組成員任務及培訓要求,為培訓有序開展奠定基礎。袁春老師則著重強調了培訓紀律要求,希望參訓教師珍惜機會、認真學習,嚴格遵守培訓紀律,以規范的學習態度完成培訓任務。簡短而務實的儀式,凝聚了學員們的學習共識。
專題講座:探索“一班一品”育人新路徑
上午,合肥高新區中小學班主任研修班首堂專題講座如期舉行。杭州市文瀾實驗學校高級教師、浙江省首批中小學班主任工作室領銜人汪美華,以《落實立德樹人要求的“一班一品”特色班級文化建設新方略》為題,結合20余年班主任經驗,為參訓教師帶來班級文化建設的深度分享。
講座中,汪老師首先結合自身經驗,分享了對班主任工作的熱愛與獨特教育思路,深入解讀“立德樹人”內涵,并剖析當前班級管理中存在的“身份降級”“思路降級”等問題,強調班主任應成為學生的“人生導師”,而非僅關注學科成績,引起在場班主任老師們的強烈共鳴。
針對“一班一品”班級特色文化建設,汪老師提出三大策略:系統建班、梯度設計、項目式推進,并結合帶班成功經驗系統闡述建設路徑,為班主任打造特色班級提供了具體路徑。汪老師的分享既有理論高度,又有可復制的實踐方案,讓參訓班主任深刻領悟到:“一班一品”不是標簽,而是以文化為紐帶,將立德樹人融入班級管理的育人實踐。
下午,合肥高新區中小學班主任研修班特邀杭州市錢塘外語學校德育副校長、浙派名師俞劍維,以“跨學科融合育人:學科教學與班級管理的雙向賦能”為主題展開專題分享,為參訓班主任帶來跨學科融合育人的實踐范例與深度思考。
時代召喚:解碼跨學科融合的必要性
俞校長首先剖析了“為何必須走向跨學科融合育人”。她指出,當前教育面臨知識割裂、五育壁壘、素養落地等現實困境,而跨學科融合是打破壁壘、實現五育有機統一的最佳路徑。通過解讀國家戰略對核心素養的要求,她強調“融合不是簡單疊加,而是形成1+1>2的協同效應”,為班主任理解融合育人的時代意義奠定基礎。
實踐分享:班主任作為融合“樞紐”的創新路徑
俞校長以“班主任=樞紐”為核心,分享了多個跨學科融合育人的經典案例:
1.“小河長”計劃:以青少年護水行動為載體,通過觀看活動視頻、講述護水故事等,將科學、語文、德育等學科融合,既撬動學生深度學習,又增強班級凝聚力,實現“立志向、修品行、練本領”的育人目標。
2.“足球紳士”項目:創建“課程矩陣”,以足球為紐帶,融合體育、德育、語文等學科,依托各學科教研組形成育人共同體,讓學科德育成為常態。
3.“哆咪咪中隊”管理:通過創意集市售賣、“博古小課堂”“大力神杯交接”等活動,整合多元資源,以班級管理滋養學科學習。
4.畢業季雙向賦能:設計“學長日”“創意圖”“實踐月”三大模塊,鎖定核心素養,聚焦真實問題,實現學科教學與班級管理的協同增效。
育人啟示:細微處見真章
分享尾聲,俞校長以顧明遠先生“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沒有興趣就沒有學習,教書育人在細微處,學生成長在活動中”的名言收束,強調跨學科融合的關鍵在于“以活動為載體,讓學生在真實體驗中成長”。
本次培訓通過豐富案例展現了跨學科融合如何賦能班級管理與學科教學,為班主任提供了可借鑒的實踐范本,引發了參訓教師對“融合育人”的深度思考。
課后研討:“一班一品”,整合現有資源,避免重形式、
輕育人
全天的講座結束后,參訓教師結合汪美華老師與俞劍維校長的分享,圍繞“如何整合現有資源,避免重形式、輕育人”展開深入研討,主要提煉以下幾點:
汪美華老師強調“理念先行+體系管理”,教師們提出需按“理念層—方法層—技術層”梳理資源:理念層錨定“育人方向”,如“書香班級”以“培養終身閱讀者”為核心;方法層整合學科資源;技術層運用“師徒捆綁量化”機制,讓圖書角管理、共讀打卡等日常活動有跟蹤、有反饋,避免資源碎片化。
俞劍維校長以跨學科融合的育人理念啟發教師,育人資源整合需要打破學科壁壘。如“環保班級”可借鑒“小河長”計劃,融合科學課生態知識、語文課調查報告撰寫、德育課責任教育,設計“校園垃圾分類項目”,通過實地調研、數據整理、方案宣講等活動,讓特色從“墻面標語”變為“實踐成長”。專家強調,避免形式化的關鍵是“用活動串起資源”,讓特色滲透于學科學習。
教師們紛紛表示,之后的班主任工作將以“育人實效”替代“展示效果”,讓“一班一品”真正成為成長的紐帶。
(張卓越 張婕妤)
責任編輯:祁夢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