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安財哥哥姐姐寄來的書和信,我好像看到了山外面的世界!”近日,云南曲靖鄉村的一名留守兒童在給安徽財經大學志愿者的回信中這樣寫道。這份跨越千里的溫暖,源自該校財政與公共管理學院2022級財政學專業學生袁雨欣帶領綠次方公益社開展的系列助學公益行動——從搭建“鄉村圖書角”輸送知識養分,到發起“你好,綠信封”活動傳遞情感關懷,安財學子用實際行動為鄉村兒童編織起“精神搖籃”,讓愛心與希望在山川之間流動。
作為安徽財經大學綠次方公益社會長,袁雨欣始終關注鄉村兒童的成長需求。在她看來,“公益不是簡單的物資輸送,更要為孩子們搭建與外界溝通的橋梁,讓他們既能讀到好書,也能感受到遠方的牽掛”。基于這一理念,她牽頭策劃了“鄉村圖書角”項目,率先在校園內發起圖書募捐倡議,通過線上宣傳、線下設點等方式,號召師生捐贈適合鄉村兒童閱讀的課外讀物。
為確保圖書質量,袁雨欣帶領團隊對募集到的書籍進行逐一篩選,優先保留繪本、科普讀物、文學名著等類別,剔除內容陳舊、不符合兒童認知的書籍。經過一個多月的努力,團隊累計募集圖書2000余冊,涵蓋“自然探索”“成長勵志”“傳統文化”等多個主題。這些書籍被打包成12個“圖書禮包”,由袁雨欣對接云南曲靖當地公益組織,精準送達鄉村學校,為孩子們搭建起“流動的知識寶庫”。
為了讓書籍“活”起來,袁雨欣還組織志愿者定期與云南鄉村兒童開展線上讀書分享會。志愿者們通過視頻連線,帶領孩子們品讀《小王子》中的純真故事,講解《昆蟲記》里的自然奧秘,用聲音為孩子們打開看世界的窗口。“每次參加分享會,孩子們都會追著問‘哥哥,城市里真的有高樓嗎?’‘姐姐,你見過真正的大象嗎?’”參與分享的志愿者回憶道,這些充滿好奇的提問,更堅定了大家做好助學公益工作的決心。
在“鄉村圖書角”項目推進過程中,袁雨欣發現,許多留守兒童因缺乏情感陪伴,內心有著強烈的傾訴需求。為此,她創新發起“你好,綠信封”——爭做山川間的信使活動,面向全校征集志愿者,為云南曲靖鄉村留守兒童手寫書信。
活動發起后,校園內迅速掀起“寫信熱潮”。志愿者們精心挑選信封和信紙,有的在信中分享自己的大學日常,告訴孩子們“努力讀書能看到更廣闊的世界”;有的手繪卡通插畫,用可愛的圖案傳遞溫暖;還有的附上自己家鄉的風景照片,邀請孩子們“長大后到安徽做客”。袁雨欣作為活動統籌者,不僅負責志愿者招募與培訓,還會對書信內容進行審核,確保每一封信都充滿正能量,“我們希望每一封綠信封,都能成為孩子們的‘心靈小太陽’,讓他們感受到被牽掛的幸福”。
首批150封“綠信封”與“鄉村圖書角”的書籍同步送達云南曲靖,孩子們收到信后,紛紛提筆回信。“安財的姐姐,我長大了也想考大學,像你一樣幫助別人”“謝謝哥哥的信,我會好好讀書,以后去看黃山......”這些稚嫩的文字,承載著孩子們的夢想與期待,也讓安財學子的愛心有了“回響”。目前,“你好,綠信封”活動已形成常態化機制,每月都會有新一批志愿者加入,綠信封在安徽與云南之間不斷傳遞,成為連接兩地青年與兒童的“情感紐帶”。
從2000余冊圖書的精準輸送,到150封書信的溫暖傳遞,袁雨欣帶領團隊用愛心搭建起跨越千里的“公益橋梁”。她表示,未來將繼續優化“鄉村圖書角”與“你好,綠信封”項目,計劃聯合更多高校和社團參與,讓更多鄉村兒童感受到來自遠方的關懷。“每一本書、每一封信,都是我們送給孩子們的‘精神食糧’,希望這份愛心能陪伴他們健康成長,讓他們知道,無論身在何處,都有人在為他們加油。”袁雨欣說。
安徽財經大學相關負責人表示,袁雨欣帶領團隊開展的助學公益行動,不僅踐行了“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更展現了新時代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責任編輯:杜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