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家長:
您好!新學期伊始,孩子正努力適應從松弛模式到學習模式的切換。這個過程中,部分孩子可能會因學業壓力、人際適應、作息調整等問題,出現情緒低落、不愿上學、焦慮煩躁等情況——這些并非小脾氣,而是心理適應期的正常信號。
家庭是孩子心理安全的第一守護站,為幫助孩子順利度過適應期、預防心理危機,學校特致此信,與您并肩守護孩子的心理健康。
一、細察信號
1. 開學初期,孩子的心理變化常隱藏于日常細節之中。若您發現孩子出現以下情況,需給予重點關注:回避談論校園生活、夜間入睡困難或頻繁失眠、食欲明顯減退或異常增加、對以往喜愛的活動喪失興趣,或是反復表達“上學很累”“不想寫作業”等負面想法。此時,請勿以“嬌氣”“偷懶”等評價否定孩子的感受,這些表現本質是孩子面對新挑戰時的心理求助信號。
2. 建議您每日預留15分鐘左右的專屬溝通時間,放下電子設備與工作事務,以平等姿態與孩子交流。溝通中,減少“學業成績”“作業進度”的直接追問,多關注“今天校園里有哪些有趣的事”“遇到困難時是否需要幫助”等話題。
3. 當孩子傾訴煩惱時,先以“我能理解你的感受”給予情感接納,再引導其梳理問題,讓孩子切實感受到情緒被看見、被重視,這是化解心理困擾的重要前提。
二、科學引導
面對開學后逐步恢復的學習節奏,孩子易因任務堆積產生畏難情緒,您可通過科學方式幫助孩子減壓:
1. 制定漸進式作息計劃。若孩子假期養成晚睡晚起習慣,切勿突然強制調整,可每天提前15-20分鐘設定睡眠時間,逐步過渡至符合校園作息的規律狀態,減少因作息突變引發的抵觸心理。
2. 拆解階段性小目標。若孩子對作業、考試感到焦慮,可協助其將任務細化,例如“今日完成語文基礎練習,明日攻克數學薄弱知識點”,通過小目標達成積累信心,緩解對大任務的恐懼。
3. 保留情緒調節空間。切勿讓學習占據孩子的全部時間,鼓勵孩子參與適度運動,如傍晚散步、周末球類活動,運動能有效釋放心理壓力;同時尊重孩子的興趣愛好,如閱讀、繪畫等,讓這些愛好成為孩子調節情緒的“減壓閥”。
4. 加強生命安全教育與抗挫力培養。除了幫孩子減壓,開學后也需重點引導孩子增強抗挫能力。可通過故事講述等具象方式,幫孩子理解生命的意義、建立對生命的尊重,進而讓孩子懂得生命對個人成長、家庭幸福、社會貢獻乃至祖國發展的價值,逐步培養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的人格品質。
三、家校協同
1. 若孩子持續一周以上處于情緒低落、拒絕溝通狀態,或出現“軀體不適卻無生理病因”“長期獨處不愿社交”等異常表現,請務必高度重視:及時與班主任同步孩子的居家狀態,依托學校心理輔導室獲取專業指導;必要時,在學校協助下聯系正規心理機構開展干預。
2. 心理危機的預防與化解,需家校保持同頻。學校將定期開展心理健康課程、心理狀態普查,并通過班主任反饋孩子在校心理動態;也期待您主動反饋孩子的居家變化,積極配合學校開展的心理引導工作,形成“家校共育”的合力。
家長朋友們,孩子的心理健康是成長的基石,需要我們以耐心澆灌、用理解守護。這個開學季,愿我們少一份催促、多一份傾聽,少一份指責、多一份陪伴,陪孩子平穩度過適應期,讓他們在收獲知識的同時,更能培育陽光堅韌的心理品質,自信邁向新學期的成長旅程!
責任編輯:李志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