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重點新聞門戶網站
安徽青年報官方網站
昨天晚上,作為“百戲入皖·星耀合肥”名家名角名劇惠民展演的重頭戲,浙江婺劇藝術研究院出品的婺劇《三打白骨精》在安徽大劇院完成合肥首演。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楊霞云、樓勝領銜主演,以利落武打、幽默對白與驚艷創新,將《西游記》的經典故事與婺劇的獨特韻味完美融合,讓全場觀眾沉浸式感受傳統戲曲的現代魅力。
首演盛況
“頂流”戲曲驚艷亮相合肥
當晚的安徽大劇院座無虛席,不少觀眾提前入場等候。隨著幕布拉開,孫悟空手持金箍棒颯爽登場,瞬間點燃全場氣氛。
婺劇《三打白骨精》以“還原經典、創新表達”為核心,打造《西游記》婺劇精品,該劇聚焦“三打三變”核心主線,楊霞云、樓勝等主演憑借扎實的功底,將白骨精的狡黠多變、孫悟空的機敏果敢演繹得入木三分。
作為一部既叫得響、傳得開,又能走出家鄉、邁出國門的頂流戲曲,該劇此次合肥之行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惠民票價福利。“原本擔心名家名劇票價太高,沒想到惠民政策這么給力,花很少的錢就看到了這么高水平的演出。”提前搶到票的觀眾王女士難掩興奮。
此次展演依托“百戲入皖·星耀合肥”惠民政策,大幅降低了觀演門檻,讓更多市民有機會近距離接觸戲曲精品,真正實現了“好劇人人看”。
演出中,高能橋段接連上演。白骨精登場時的連續變臉變裝、孫悟空酣暢淋漓的棍法對決,以及高難度的翻轉騰挪、兵器交鋒等,每一幕都引得臺下掌聲雷動。當劇情推進到唐僧誤會孫悟空濫殺無辜念起緊箍咒時,孫悟空跪地叩首的細膩表演更讓不少觀眾動容,展現出傳統戲曲直擊人心的情感力量。
創新密碼
守正傳承中讓經典常演常新
自2023年首演以來,婺劇《三打白骨精》在兩年內巡演超120場,足跡遍布20余個海外國家和地區,而且熱度不減,其“出圈”密碼正在于守正基礎上的大膽突破。
婺劇素有“文戲武做、武戲文唱”的鮮明特色,這一基因在《三打白骨精》中得到了極致發揮。創作團隊對原著結構進行了精準剪裁,果斷剝離與“三打三變”主線關聯不強的次要情節,將敘事焦點完全集中在孫悟空與白骨精的智勇博弈,以及師徒間信任從崩解到重建的情感脈絡上,讓戲劇張力層層遞進。
不同于《西游記》原著的文字描寫,婺劇版通過“變臉+變裝”絕技,將白骨精“變村姑、變老婦、變老翁”的過程具象化呈現。借鑒川劇變臉技法,優化臉譜切換速度,配合服飾機關,實現“10秒2變”,華服與素衣瞬間轉換,將角色“妖、人、魔”的三重身份隱喻具象化表達。
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楊霞云在本劇中飾演白骨精,她透露:“這個變臉技巧我們單位老師20多年前就已經使用了,川劇的技巧用在白骨精這個角色上再恰當不過,完美契合角色的變化特質,而且所有創新都要服務于角色塑造。”
無人機化身小蜜蜂點綴舞臺的設計,則為古典敘事注入靈動現代氣息,既符合山野場景設定,又能通過飛行軌跡引導觀眾視線,讓舞臺空間更富層次感。
這種創新基因源自一代代藝術家的積淀。自1956年浙江婺劇團成立以來,團隊持續搶救傳承婺劇遺產,2011年更名為浙江婺劇藝術研究院后,推出《昆侖女》《三打白骨精》等十余項國家級獎項劇目。
值得一提的是,婺劇與安徽淵源深厚。明清時期,包括徽戲在內的各劇種戲班涌入浙江金麗衢地區,與本地文化融合形成婺劇“六腔交融”的獨特風貌,此次“百戲入皖”更顯文化溯源之意。
談及“百戲入皖·星耀合肥”展演活動,楊霞云表示:“這樣的演出形式非常好,戲曲和文旅的結合,能讓更多人走進合肥、了解合肥,感受傳統戲曲的魅力。”
文旅共振
惠民演出點燃看戲熱潮
“白骨精變臉絕了!”“武打場面比電視劇還精彩!”剛走出劇場的觀眾王女士激動地說。帶著8歲兒子來看演出的張先生驚呼:“原來傳統戲曲的武戲這么燃,比看動作電影還過癮,孩子全程目不轉睛,看到精彩時還拍手叫好。”
演出現場,婺劇武戲的硬核實力讓觀眾全程“提氣”。演員們翻轉騰挪、兵器交鋒間,一招一式皆見功底,高難度的摔打、翻滾技巧更是引得臺下掌聲此起彼伏。當孫悟空識破白骨精偽裝,手持金箍棒奮力揮出時,舞臺燈光與音效同步迸發,現場觀眾不約而同地發出喝彩。
這場演出不僅讓老戲迷過癮,更成功圈粉大批年輕觀眾。戲劇愛好者周文菁連續購買了八個場次的“百戲入皖·星耀合肥”系列演出門票,她感慨:“惠民政策太友好了,幾乎每場都能搶到票,而且年輕人占比超過半數,特別是這種武戲場次,年輕觀眾更多。”
此次展演的“戲曲+文旅”融合模式更讓觀眾獲得感倍增。“除票價優惠,還能享受景區、餐飲折扣,我已經和朋友約好周末去黃山玩了!”2024年“入坑”戲曲的觀眾屠慧如是說。
據了解,“百戲入皖·星耀合肥”展演接下來還將有眾多名家名角惠民大劇陸續登場。正如婺劇的創新實踐所示,傳統戲曲唯有在守正傳承中擁抱時代、貼近觀眾,才能在惠民福利與創新表達中,持續書寫文化傳播的新故事,讓千年文脈在當代煥發勃勃生機。
(記者 夏偉 文 薛文茹 攝)
責任編輯:杜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