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重點新聞門戶網站
安徽青年報官方網站
資金支持、免費住宿、新業態賦能——
政策“撐腰”讓年輕人敢闖敢創
畫面精準捕捉到每一次起跳、運球和命中,還能特寫對手驚訝的表情等精彩瞬間,再搭配動感音樂和轉場,質感不輸職業賽事大片。不過,這并非NBA的官方轉播,而是“球秀”App運用AI視覺算法,為熱愛籃球的用戶打造的“專屬MVP時刻”。
3年時間,“球秀”從湖南起步,逐步覆蓋全國近200座城市、2000家運動場館。回望公司的快速成長,湖南球秀體育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蘇行尤其感念當地對創業者的扶持。他說,從最早“柳枝行動”(由湖南省政府、長沙市政府、湖南湘江新區管委會于2015年聯合發起的財政支持型創新創業平臺)提供的20萬元扶持資金,到湖南省大學生創業投資基金的100萬元股權投資,都是“雪中送炭”。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創業是就業的源泉。在新的經濟形勢下,各地政府出實招、辦實事,為青年人才的就業創業之路掃除障礙。從真金白銀的創業扶持,到營造濃厚的創新氛圍;從構建安心樂居的人才社區,到服務保障好新就業形態勞動者......一股股政策“暖流”正精準滴灌,讓就業創業者與政策同行、與城市共成長。
真心服務,為創業者打造沃土
得益于廣東省佛山市和南海區的人才相關政策,廣東西敦千江粉漆科學研究有限公司于2021年落戶佛山市南海區,是一家以粉漆科學研究為主體的新型研發機構。
在市區兩級政府共計3000萬元專項資金的有力支持下,團隊等額匹配了3000多萬元自有資金,建成了一座現代化工廠。公司研發經理、核心技術骨干朱新平說:“我們從2022年上半年開始試產,當年的銷售額就做到了2000多萬元,一直保持著每年翻倍的增長節奏,2024年銷售額達到了8800萬元。”
位于濟南市歷城區的山東鉑銳激光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皮秒、飛秒激光器填補了國內多項技術空白,但就在不久前,這家科技新銳企業險些因資金問題發展受阻。
“傳統貸款通常要求房產抵押,對于我們這種以技術和設備為主的輕資產科技企業而言,很難滿足抵押要求。”公司負責人葉帥回憶,研發投入受限、設備更新計劃擱置、訂單交付壓力增大,資金難題讓公司陷入了僵局。
轉機出現在一場政策宣講會上。該公司工作人員第一次了解到濟南市創業擔保貸款政策金融產品——“濟擔-創業貸”,該產品范圍廣、額度高、期限長、效率高,不需要抵質押,還有政府貼息等優惠政策。后來,貸到的這筆資金讓企業迅速添置新設備,順利拿下關鍵訂單,還成功獲評省級的“瞪羚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
“政府的支持是立體的,遠不止于資金。”最讓朱新平印象深刻的是企業初創時,政府提供的運營模式指導。他解釋,公司是“科學家+企業家”的合伙模式,初期會遇到很多想象不到的實際問題。南海區政府并沒有只是撥款了事,而是主動從外部請來創業專家,從股權結構設計、風險規避,到產業化落地的難點預判,給予了全方位的指導。
除了資金,蘇行還感動于湖南省政府主動“陪創業者奔跑”的誠意。他介紹,2023年,省領導牽頭專門為“球秀”組建了創業幫扶專班,7個相關廳局主要負責人帶隊前來公司調研。他們提出的每一個問題,都得到了實質性的回應,“真切感受到湖南是真心支持、護航創業者的”。
佛山華智新材料有限公司主要從事芯片封裝材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曾以過硬技術破解“北斗”衛星、5G通信基站中大功率芯片散熱難題。公司董事、總經理陳瓊表示,政府提供的幫助可以說是“雪中送炭”,不僅定期關心公司遇沒遇到困難,甚至會主動幫公司對接潛在的客戶資源。
“他們還提前為我們考慮融資和上市的計劃,幫我們對接基金和專業團隊。”這些服務都讓陳瓊感覺,政府不像一個管理者,更像一個用心的“成長伙伴”。
安居保障,解畢業生居住之憂
在江蘇省常州市高新區光伏產業園區內的漫柏未來人才社區,健身房、瑜伽室、桌游室、電競房、酒吧、KTV、籃球場、圖書館一應俱全。工作之余,下樓即是生活。
租房,常常是畢業生奔赴一座新城市工作的首要挑戰。2022年7月,畢業于黑龍江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的李德梁,拿到常州一家企業的錄用通知后,便與同學物色落腳之處,在各大租房平臺上幾經尋覓,始終沒能找到合適的住房。
好在公司提供了過渡性住房,就在漫柏未來人才社區。一個月之后,李德梁決定繼續租住在這里。對比之前租房的糟心經歷,他感覺這里居住環境很好,家具很新又全,“可以說是拎包入住,很省心”。
2021年,《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的意見》出臺,保租房項目在全國范圍內快速鋪開。為進一步完善住房保障體系,解決新市民、青年等群體的住房困難問題,常州市于2022年印發了《常州市關于加快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的實施方案》。記者了解到,3年以來,常州建成人才公寓11.78萬套,解決了35萬人的入住需求。
漫柏未來人才社區正是這一政策下的標桿項目,改造盤活國有閑置資產,目前共有公寓3118間。截至今年2月底,漫柏常州項目服務人才約2.5萬人次,全年出租率保持在98.36%以上。
最令李德梁滿意的是社區定期策劃的豐富多彩的活動,包括主題沙龍、興趣小組、技能培訓、品牌聯名、城市探索、節日派對等,助力青年快速融入本地生活圈層,拓展人脈資源,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李德梁一有空閑時間就積極報名,看電影、戶外野餐、手工活動構建起他在常州的“朋友圈”,也讓他對這座城市產生了深深的認同感。
對于今年6月剛畢業的趙蓉蓉而言,最吸引她的,莫過于漫柏未來人才社區的健身房與寵物寄托服務。“不用出門找健身房,和鄰居朋友下樓就能一起鍛煉。”她現在出去玩再也不用擔心自家的狗狗,因為專業的管家可以提供上門喂養或寄托服務。
記者了解到,該社區還整合政策咨詢、求職登記、職業介紹及零工市場對接服務,設置的創客空間也為自由職業者、初創團隊提供了低成本、高效率的創業孵化環境。
為解決畢業生的居住之憂,營造良好就業環境,留住更多優秀人才,不少地區都推出了畢業生租房新舉措。北京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聯合相關企業開展“畢業季租房服務進校園”系列活動,其中涉及不少保障性租賃住房項目,向畢業生提供多元化租房服務。上海調配區位便捷、戶型合適、價格合理的保障性租賃住房,定向保障在滬就業且住房困難的上海應屆高校畢業生。
還有一些城市推出了免費住宿政策。比如,廈門推出政策,來廈求職符合條件的見習實習大學生,最長可以免費住宿1年;成都的青年人才驛站則為應聘求職的青年大學生提供短期免費住宿,申請即可單次入住7天,累計最長30天。
新業態賦能,拓展就業新天地
隨著經濟模式的轉型升級,依托互聯網平臺的新就業形態蓬勃興起,網約車司機、快遞外賣員、在線教育講師、自媒體創作者等新職業,在創造大量靈活就業崗位的同時,也對傳統的勞動保障與服務管理模式提出了新課題。如何服務好、保障好這支日益壯大的新就業大軍,成為各地政策發力的新方向。
在四川成都,90后自媒體創業者小胡就是一個典型的新業態從業者。他的工作時間雖然自由,但收入不穩定,且無法享受傳統的職工社保。
因有買房需求,今年5月,在成都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等相關部門的宣傳指導下,他以靈活就業人員的身份,完成了公積金繳存。“繳存滿一定期限,可以使用公積金貸款,貸款利率比較低。”他坦言,這對靈活就業人員來說,確實是一項政策利好。
自2022年7月起,北京、上海、四川等7省市的平臺企業開展新就業形態人員職業傷害保障試點。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數據,截至2024年年底,共有1038萬人參保。
外賣平臺騎手鄒佳宏是這一政策的受益者。他去年在重慶發生了交通事故,導致左膝關節和小腿軟組織受傷,肇事者逃逸。點擊平臺App上的“一鍵報案”后,當地人社部門第一時間響應,于3天內快速作出了職業傷害確認,鄒佳宏很快得到了救治和保險賠付。
據悉,該保險保障的范圍和情形、待遇的標準和水平與工傷保險基本保持一致。根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等九部門今年聯合印發的通知,2026年,新就業形態人員職業傷害保障試點將擴大到全國所有省份。
記者還了解到,當前,絕大部分城市已放開靈活就業人員參加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的戶籍限制,靈活就業人員可選擇在戶籍地或就業地參保。
此外,新就業形態的勞動者權益保護也在不斷加強中。在廈門市湖里區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服務基地,人社部門牽頭開展協同化解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權益糾紛工作,形成“一基地、多協同、共服務”的仲裁員、監察員、調解員、工會干部、法律援助律師駐點協同模式。“根據勞動者提出的各類訴求,我們會進行內部分流,最快地解決他們的問題。”湖里區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院副院長黃鳳妹告訴記者。
各地政府正積極探索,為新業態勞動者構建一個更為穩定、友好、有發展前景的就業環境,不斷拓展就業的新天地。重慶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日前表示,將鼓勵新業態勞動者參加線上職業技能培訓,開展互聯網營銷師、網約配送員等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同時,還將推動社保精準擴面,將更多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納入社保覆蓋范圍。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陳曉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5年10月30日 07版
責任編輯:杜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