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重點新聞門戶網站
安徽青年報官方網站
一封字跡工整的感謝信,承載著一名大學生改變命運的希望,也記錄著一場跨越千里的愛心接力。“敬愛的蔡叔叔,感謝您這么多年來的無私資助,您的善舉不僅給予了我物質上的支持,更給了我精神上的鼓舞。”這是池州學院大三學生小汪同學寫給無錫惠山區陽山鎮愛心人士蔡明的信。在蔡明連續多年的資助下,家境困難的小汪沒有放棄學業,最終考上了心儀的大學。
像小汪這樣的孩子在安徽省六安市霍邱縣臨淮崗鎮還有不少。2018年至今的連續八年間,無錫市惠山區陽山鎮愛心企業、愛心人士,陽山鎮陸區社區、鴻橋社區主導的愛心助學團,每年都會從太湖之濱自駕千里來到沿淮這片土地,進崗灣村組,入村莊農戶,訪貧困學生,結對幫帶,對口扶貧,為寒門學子帶來希望與光明。

八年堅守,愛心永續。近日,愛心助學團的20名成員代表再次不遠千里來到霍邱縣臨淮崗鎮中心學校。這第八次捐資助學活動,以“讓書籍成為傳遞愛心的橋梁,讓知識成為點亮希望的明燈”為主題。惠山區企業家曹向明、顧杰等人在學校捐助建立了一個“桃香書屋”,這個充滿陽山特色的書屋,成為孩子們課外閱讀、豐富知識的好去處。活動中,愛心人士新結對了14戶家庭,給每個學生發放1500元資助金,上千件嶄新的校服以及食品、學習用品等。他們還為臨淮崗鎮莫店小學添置了兩臺電腦和打印機,為鄉村學校的信息化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八年間,先后為該鎮51位貧困學子捐贈財物近百萬元。
初心萌芽,深耕不輟。愛心助學團的故事始于2018年。當時,由無錫市惠山區黎明公益服務社牽頭,陽山鎮陸區社區、鴻橋社區主導,多家惠山區愛心企業聯合組成了愛心助學團,在霍邱籍愛心人士蔣黎芳女士的牽頭下,他們選擇了安徽霍邱縣臨淮崗鎮作為結對幫扶對象,這一堅持就是8年。八年來,這支愛心隊伍不斷壯大。截至今年11月,像蔡明這樣多年堅持捐資助學的愛心人士已達26人,每年都會送來每位學生至少1500元的資助金。有些受助學生已中專畢業參加工作,有的進入了理想的大學,更多的則在臨淮崗鎮中心學校及其上游學校繼續讀書。

全面幫扶,點亮未來。愛心助學團的幫扶并非簡單的經濟資助,而是一套全面系統的支持方案。“我們承擔幫扶對象完成學業的所有學費和部分生活費,只要他們能夠往上讀,碩士、博士我們也會一路支持。”愛心助學團成員、陸區社區黨總支書記虞振東表示。多年來,助學團的成員早已把結對幫扶的學生當作自己孩子一樣看待。他們每年都盡量爭取去當地看一看孩子們的生活學習情況。除捐資捐物之外,助學團的不少愛心企業家還表示,等孩子們畢業后,愿意在無錫給他們安排工作,讓他們通過勞動創造價值。

愛心傳遞,溫情循環。鴻橋社區黨總支書記陳驊表示,這些年來,愛心助學團在慢慢壯大,每年都有不少人前來咨詢怎樣加入助學團、資助學生。他們總會建議對方盡可能去實地看一看,充分考慮后再做決定,“希望愛心捐助能夠長期堅持、幫扶到底。”這種持續的關愛已經在受助學生心中播下了愛的種子。小汪同學在給蔡明的信中寫道:“將來有一天能夠像您一樣,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機制創新,精準幫扶。愛心助學團的成功離不開其精準的幫扶策略。據介紹,他們每年都會針對每個對象戶家庭的實際情況,制定幫扶措施,將重點放在貧困學生學業資助上。這種精準、無痕化的幫扶方式,讓受助學生在感受到社會溫暖的同時,也保護了他們的自尊心。“我們將竭盡所能配合無錫愛心人士的捐資助學活動,精準提供特困學生名單,把這場好事辦好辦妥,將這份愛心用到最需要幫助的同學身上”,臨淮崗鎮中心學校黨總支書記李德國、校長屠俊對記者表示。
八年前播下的愛心種子,如今已生根發芽。最早的一批受助學生已中專畢業參加工作,他們正用所學知識改變自己的命運。愛心助學團的車輛每年在無錫與霍邱之間往返,但連接兩地心靈的橋梁卻從未間斷。臨淮崗鎮中心學校抽出專人負責兩地對接,并成立了聯絡處。跨越地理界限的助學行動,見證著太湖之濱對千里淮畔的愛心資助從單向捐贈到雙向成長的升華。正如汪同學那封感謝信所預示的,今天被點亮的孩子,終將成為明天點亮他人的光。
(李浩)
責任編輯:李志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