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重點新聞門戶網站
安徽青年報官方網站
11月10日,安慶職業技術學院師生寫生“碩果”展覽啟幕,從千余幅作品中甄選出的40幅精品,將皖南的秋日肌理、徽派的古雅韻味,化作可觸可感的畫作帶入校園。

尋徽韻之“鮮”
10月20日至26日,學生在指導老師與輔導員的陪伴下,走進黃山市黟縣屏山村,用速寫本記錄下了皖南的“味 道”。清晨,霧靄纏繞著錯落的馬頭墻,學生們蹲在石板路旁,用筆尖捕捉“霧中山村”的朦朧感;午后,陽光穿過樹葉,在溪水間灑下碎金,他們又駐足橋頭,以線條疏密勾勒“流水映秋”的靈動;傍晚,炊煙從徽派民居的天井升起,有人特意延長畫紙,把“煙火氣”與古建筑的留白美學疊在一起。
“在課堂上畫徽派,總覺得少了點‘活氣’,直到摸到屏山村的老門板,才懂黛瓦上的青苔、窗欞上的雕花,都是有溫度的。”學生的話道出了大家的“尋味”心得。這場寫生不只是“畫風景”,更是用眼睛讀徽派建筑的“留白”智慧,用耳朵聽溪水與石板路的“對話”,把皖南最鮮活的“味道”記在心里、落在紙上。

釀創作之“醇”
帶著滿本的速寫初稿回到校園,同學們開啟了“醇味醞釀”。大家全力以赴,在指導老師們悉心指導下,共經歷半個月的打磨,從線條的“濃淡”到構圖的“呼吸感”,幫學生把皖南的“鮮”釀成作品的“醇”。
“一千多幅作品里選40幅,不是選‘畫得最好的’,而是選‘最有皖南味道的’。”曹尚松老師說,有些作品技法不算完美,但畫里有學生蹲守三小時捕捉的“晨霧散時的光影”,有對“村口古橋”的情感寄托,這種“ 帶著溫度的味道”,才是最珍貴的。

品畫作之“韻”
明亮的展廳里,40幅作品像一串“藏著皖南味道的鑰匙”,讓觀展人瞬間“走進”屏山村。透過畫作,仿佛能聞到“霧里的草木香”;能感受到“秋陽曬在墻上的暖味”;能聽見“水流過橋洞的聲音”。
最打動人的,是畫作里的“數字味”。有人在速寫中融入“視覺焦點”理念,把徽派窗欞上的雕花作為畫面核心,讓傳統建筑與現代設計對話;有人用“分鏡式”構圖,把“清晨的橋頭”“午后的溪邊”“傍晚的天井”畫在同一張紙上,像一部“皖南小電影”。“原來速寫也能有‘數字感’,這是此次寫生給我的新啟發。”參展學生說道。

傳文化之“魂”
“尋味皖南,不只是記在畫里,更要記在心里。”展覽現場,有老師看著學生們圍著作品討論,忍不住感慨。這次寫生,學生們不僅帶回了畫作,更帶回了對徽文化的理解。對徽文化的傳承與弘揚,也是青年學子義不容辭的使命與責任。
(齊紅 特約通訊員:翟程玲)
責任編輯:李志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