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重點新聞門戶網站
安徽青年報官方網站
人民網銅陵11月13日電 (記者李希蒙)初冬時節,來到位于安徽省銅陵市義安區的鳳凰山景區。由于地處江南,這里的山水間,綠意尚在。
沿著曲徑一路前行,過了村莊便能看到滴水崖那30米飛瀑從丹霞崖壁上傾瀉而下。如果再繼續深入,半山腰上,還能尋得一間依山而建的咖啡館。
滴水崖畔的咖啡館吸引不少游人前來打卡。人民網記者 李希蒙攝
白姜是銅陵的特產,而“銅陵白姜拿鐵”,便是這間咖啡館的特色。喝下一口,白姜淡淡的辛辣,混合著溫熱咖啡的醇香,巧妙地驅散了瀑布激起的涼意,再配合著眼中的美景,立刻就能理解這里為何會成為皖南山野的新晉打卡地。
“這是我們這里小有名氣的景點,周末時候人很多,一天能賣出去好幾百杯咖啡。”鳳凰山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張斌說。
在張斌看來,“靠山吃山”,一直以來都是當地百姓的生存之道。曾經,這里的先民吃的是“資源飯”,景區內的金牛洞中,“鑿山取銅”的痕跡依舊清晰。而今,這里的百姓吃的則是“生態飯”,山間林邊,往來不絕的游人便是證明。
鳳凰山滴水崖。人民網記者 李希蒙攝
在鳳凰山的山谷間有一種白色的牡丹花,因主要生長在鳳凰山景區內,所以名喚“鳳丹”。其不僅是花卉,更是名列我國34種名貴藥材之中。“過去我們主打的是風景和鳳丹,所以只有到4月花季的時候人流才會多起來。”張斌坦言。雖然在鳳丹產業帶動下,鳳凰山村2024年村集體經濟收入已達250萬元,可老百姓還想讓“錢袋子”更鼓點。
滴水崖畔的創意咖啡,便是鳳凰山景區破解“花期依賴”的巧思之作。今年1至10月,景區接待游客超90萬人次,其中“十一”假期接待游客14.9萬人次。
如今的鳳凰山景區正通過咖啡屋、露營基地等多元業態,將“賞花經濟”延伸為“全年消費”,在2025年暑期的“清涼一夏”活動中,甚至出現了民宿入住率連續15天達100%的情況,因此,當地村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也隨之水漲船高,來到了3.9萬元。
無獨有偶,百公里外,江北樅陽縣浮山景區的老百姓,也將吃上這口“生態飯”。
浮山,因三面環水形成“山浮水面水浮山”的奇觀而得名,有著“中國第一文山”的美譽。作為一座沉睡億年的白堊紀早期古火山,浮山以其獨特的火山奇觀,造就了36巖、72洞等美景,洞幽壑奇,美不勝收。
浮山上的摩崖石刻群。人民網記者 李希蒙攝
沿著山下的石階拾級而上,不一會就能來到山上的摩崖石刻區。其間唐宋以來的石刻內容各異,并與周遭風景融為一體,相映成趣。游人可在此見字賞景,依景觀字,領略山川之俊美,贊嘆世間之奇觀。
人文與景觀兼備的浮山有一副好底子,如何變現?
2024年,樅陽縣通過招商引資引進南京世紀緣集團共同合作,在浮山腳下建成酒店、民宿、康養中心等旅游業態,并通過多種旅游業態的共同運作,景區游客接待量和旅游收入均實現了大幅增長。僅今年春節期間,景區就累計接待游客達15萬人次,實現經濟收入400萬元,同比增長488%。
浮山腳下修整一新的村莊。人民網記者 李希蒙攝
景區“火”了,山下的村莊也沒閑著,群眾積極參與收拾起了自家房前屋后,以期給游客留下個好印象。“不僅如此,我們正在著手將山腳下的閑置民房和土地都流轉出去,并以此打造各類文旅業態,增加群眾收入。”浮山鎮黨委書記李桂鋒說。
“十四五”以來,銅陵市緊扣文旅高質量發展主線,在公共文化服務、文物非遺保護、旅游提檔升級、文旅活動宣發、特色品牌打造等方面精準發力,圍繞“打造長三角特色旅游度假區”目標,構建“一核五線八片”全域旅游發展新格局,完成全市五條風景廊道規劃并啟動建設。今年1—9月份,銅陵市實現旅游收入184.11億元、同比增長7.28%。其中納入監測的20家旅游景區表現尤為亮眼,累計接待游客量達1011萬人次、同比增長10.2%;實現門票收入8594.1萬元、同比增長116.1%。
責任編輯:祁夢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