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重點新聞門戶網站
安徽青年報官方網站
11月3日清晨,合肥市包河區駱崗街道施河社區安凱北區34棟旁,“鄰里先鋒”巡邏隊志愿者發現:因近期重載車輛頻繁通行,一處窨井蓋出現破裂,半米深的井口正對著獨居老人許奶奶的買菜必經路。短短90分鐘內,志愿者迅速設置雪糕筒警示區并上報隱患,社區同步聯系老人繞行,物業緊急到場更換井蓋——險情高效化解。這溫情一幕并非偶然,而是施河社區“安居守護”項目的日常寫照。該項目聚焦安凱生活區,以“鄰里互助+精準服務”為目標,織就安全、溫情與共治的“幸福網”,至今已服務3000余人次,解決居民難題35個,讓治理精度與民生溫度在轄區同頻共振。
鄰里互助搭橋梁 溫情服務零距離
項目學習借鑒“窗簾之約”經驗做法,創新推出“鄰里之約”共建行動,由社區牽頭聯合實創公益社工開展需求評估,通過入戶走訪、問卷調研等方式,精準識別獨居老人、計生特扶家庭等重點幫扶群體的實際需求,再結合志愿者特長進行“1對1”“1對多”結對匹配,實現“人崗精準對接”。社區組建“鄰里暖陽志愿服務隊”,由專業社工定期為志愿者開展培訓,內容涵蓋老年心理慰藉技巧、基礎急救知識、溝通禮儀等,提升志愿服務專業化水平。志愿者化身“貼心鄰里”,不僅為幫扶對象提供生活照料,更注重情感陪伴,比如陪老人讀報、聽戲曲,幫助特扶家庭整理家居環境;每月通過“鄰里茶話會”收集居民反饋,結合專業方法調整服務方案,讓互助舉措始終貼合居民動態需求。
精細服務筑防線 多元關懷暖人心
在基礎保障方面,社區為重點群體建立“一戶一檔”專屬檔案,每月上門落實“三查兩問”——查門窗鎖閉、查水電氣安全、查身體狀況,問生活需求、問精神狀態,通過定時探訪與線上微信報平安等方式筑牢日常防護。針對緊急情況,社區發放含關鍵信息的應急聯系卡,同時街道“心芯相連”智慧項目為安凱12戶獨居空巢老人配備了一鍵呼叫設備。9月14日,孤寡老人梁叔叔因腰椎間盤突出復發緊急呼叫,社區人員立即上門協助服藥并通知親屬,考慮到老人行動受限,無法自行做飯,且后續恢復期仍有飲食照料需求,社區安排“鄰里暖陽志愿服務隊”志愿者上門,根據老人飲食偏好和身體狀況準備清淡易消化的餐食,同步聯系其親屬協調長期照料方案,用快速響應與貼心照料守護居民安全。特色服務同樣暖心,社區每月聯合醫護團隊開展“健康義診進社區”,提供血壓血糖檢測,健康咨詢及用藥指導;針對行動不便老人“理發難”的情況,定期組織志愿者上門;端午、中秋等傳統節日舉辦團圓飯、猜燈謎等活動,既滿足居民情感需求,更增強社區凝聚力與歸屬感。
閉環管理護平安 高效處置守民心
為織密社區安全防護網,社區成立“鄰里先鋒”巡邏隊,由黨員志愿者牽頭每周開展常態化巡邏,重點排查小區環境衛生、公物損壞、車輛亂停放及各類安全隱患,守護社區環境與居民安全。同時搭建社區工作人員、物業、志愿者及社工共同參與的線上治理群,建立“發現-上報-分級-認領-處置-回訪”六步閉環管理模式:志愿者負責發現問題并上傳文字、圖片及定位;社工1小時內把問題專業分級,一般隱患標注“1~3 天處置”、重大隱患標注“立即處置”并@責任方;社區統籌協調,物業認領設施維修等事務;處置階段志愿者配合引導,物業按要求完成整改,重大隱患由多方聯合緊急處置;最后社工聯合志愿者回訪核實效果。5月,志愿者沈阿姨、于叔叔、舒叔叔主動前往安凱南區,繪制路燈分布圖并標注編號分享至線上群,物業依托該圖快速開展維修,高效解決了居民反映的照明問題;7月,志愿者入戶排查時發現7、8棟四樓加裝層存在老舊電線、墻體開裂傾斜等重大隱患,隨即拍照反饋至線上群。社區迅速聯合物業、志愿者多方協商排查,結合居民意見制定安置方案,啟動一至三樓閑置房屋改造,包括全面裝修、更換門窗及電線線路。截至9 月底,兩棟樓四樓共12 戶居民陸續搬入安全舒適的新居,以高效閉環處置切實守護了居民居住安全。
“安居守護”項目以黨建為引領,將“民有所呼、我有所應”的服務理念深植于每一次走訪、每一次響應、每一次處置中,不僅用閉環治理保障了居民安居樂業,更以鄰里互助的溫情、多元共治的合力,讓治理精度與民生溫度深度交融,為社區治理現代化勾勒出“以人為本、共建共享”的生動圖景,注入了溫暖而堅實的力量。(文/汪雪年)
責任編輯:杜宇
